过路滩村——乡风三盏灯

过路滩村——乡风三盏灯

来源:鲁网 2025-09-23 16: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过路滩村的红白事,曾像两道沉重的枷锁。村民赵大勇为给父亲办丧事,不得不在镇上借了高利贷;李家嫁女,彩礼高达二十万,婚后小两口直接背上债务开始新生活。“婚丧嫁娶比面子,比穷了日子,苦了人心。”村支书赵大山摇头叹息。

英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将这些“看不见的石头”搬起了。

第一盏灯:立规矩

工作队协助村里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第一次开会,村民赵老四拍桌子:“我嫁闺女要多少彩礼,关别人什么事?”

理事会会长、老党员周叔不急不躁:“不是不让办,是商量着怎么办得体面又不伤元气。”他们算了一笔账:一场丧事省下三万,够孩子读三年书;彩礼少要十万,小两口少还五年债。

新规出台:婚事彩礼不超过五万,宴席不超过十桌;丧事不请吹打班子,花圈不超过五个。村民表面应和,私下观望:“看谁家先破例。”

第二盏灯:树榜样

转机出现在村委会副主任儿子结婚。按照新规,婚礼简办,彩礼只要了三万八。婚礼当天,工作队把“道德总堂”搬到现场,用流动实践集市的方式展示新婚俗:新人种“同心树”代替大摆宴席,亲友捐公益金代替送厚礼。

最让人触动的是,新娘笑着说:“我们要的是幸福,不是排场。”这句话随着婚礼视频传遍全村微信群。

一个月后,赵老四嫁女,主动找到理事会:“按新规办,我带头。”

第三盏灯:润人心

工作队趁热打铁,将"四季春晚"变成移风易俗大舞台:小品《彩礼风波》、快板《丧事从简就是孝》、三句半《说说咱们新乡风》......村民在笑声中思考。

“民法典进村居”活动则用案例说话:讲解高额彩礼的法律风险,普及文明婚丧的合法权益。村民渐渐明白:新风尚不是“没面子”,而是“有新意”。

(图为县局帮助过路滩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变化悄然发生:村里建起公共礼堂,谁家有红白事都可免费使用;婚宴开始流行“八菜一汤”标准餐;丧事简化程序却增加了追思环节……村民算过账:一年下来,户均节省人情支出上万元。

更可贵的是,村里成立了公益基金,将省下的钱用于资助学生、照顾老人。赵大勇主动捐出原本要用于办丧事的钱:“让这份钱真正帮到需要的人,这才是尽孝。”

如今过路滩村的红白事,不再比排场、比花费,而是比文明、比心意。乡风三盏灯,照见的不是寒酸,而是体面;不是薄情,而是深情。(邓力)

(根据英山县烟草专卖局推动乡风文明真实工作创作,人物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