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园里,恐龙元素早已超越了地质标本的范畴,成为镌刻着学校精神基因的文化图腾。在2025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创梦工厂”赛道中,由管理科学学院田子禾、夏添同学创作的《网安龙盾,智护理工》徽章作品,便以这一标志性符号为钥匙,打开了校园文化与网络安全科普融合的新维度,让严肃的安全理念在文化浸润中落地生根。
作为一所以地质学科见长的高校,成都理工大学的恐龙文化积淀深厚。从博物馆中静静陈列的恐龙化石,到校园内的恐龙雕塑,这些承载着地球演化记忆的元素,不仅见证了学校在地质领域的深耕细作,更塑造了理工人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网安龙盾,智护理工》的创作核心,正是抓住了这份独有的文化认同。创作者将恐龙形象从地质科普的语境中延伸,赋予其网络安全“守护者”的新身份,使地质学科的严谨基因与网络安全的防护理念产生奇妙共鸣,让安全知识传播有了温暖的文化底色。
在设计表达上,作品巧妙平衡了文化温度与科技质感,打破了网络安全知识的刻板印象。恐龙主体摒弃了写实风格的厚重感,转而采用灵动可爱的造型,搭配未来感十足的眼镜与机甲边框,仿佛一位穿梭于数字空间的“网安卫士”。这种“萌系外形+硬核内核”的设计语言,让恐龙从史前“巨兽”变身潮酷“文化使者”,使网络安全知识摆脱了专业术语的束缚,变得生动可感。
色彩选择上,银灰、蓝黄、紫蓝三种配色的运用成为点睛之笔:银灰如同网络硬件的冷冽质感,给人以理性与稳健的视觉感受;蓝黄的组合充满流动性与活力,仿佛数据在网络空间中跳跃奔腾;紫蓝则带来一种深邃神秘的未来感,犹如浩瀚的数字宇宙。这样的色彩搭配不仅呼应了网络空间的科技属性,也使作品整体呈现出明快且富有层次的视觉效果。
从文化传承的维度审视,这枚徽章更是学校精神的微观载体。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在作品中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表达:对恐龙文化的深挖,是“穷究于理”的文化自觉;将文化元素与科普需求精准结合,是“成就于工”的实践智慧。它不仅是一件可供佩戴的文创产品,更是一张流动的校园文化名片,徽章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次无声的科普。
《网安龙盾,智护理工》设计作品,以恐龙为桥,让校园文化成为网络安全科普的“催化剂”;以设计为媒,让严肃知识在趣味传播中深入人心。这是成都理工大学学子创新思维的生动展现,当厚重的校园文脉遇上前沿的安全需求,便能孕育出兼具温度与力量的文化成果,为筑牢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写下最动人的注脚。
作者: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田子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