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烟叶的颜色,也是农业发展的底色,更是老百姓致富的希望色。近年来,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号召,在绿色发展上久久为功,持续推动“低碳金叶,绿动未来”规划,让烟叶生产持续减碳,烟区生态持续向好。
烟粮协同生态绿
走进枣阳市吴店镇,枣阳市局打造探索“千亩村烟粮轮作示范区”,推行烟粮油“2年3熟”轮作模式,避免了以往部分农田因连作频繁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微生物群落失衡,地力持续衰退。显著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更有效改良了土壤生态,提升了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李书记,规模化的烟粮轮作,不仅让烟叶和粮食的生产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大大提升,还吸引了不少返乡创业新农人呢!”邱俊笑着说道。吴店镇玉皇庙村书记李德福与吴店烟站站长邱俊,正在查看百亩连片轮作区的烟叶长势。
图为规模化烟粮轮作模式
“枣阳烟区构建的“烟叶+油菜+水稻”的生态轮作模式——6月油菜收获后,随即在6月中下旬插播水稻;10月稻谷归仓后,对土地进行清残与深翻冬炕,为下一轮烟叶种植培育沃土”。枣阳烟区的王林等职业新农人的规模化生产便是如此。
截止目前,枣阳全市实现高标准基本烟田保有量1.4万亩,农机服务覆盖率达100%,多产业融合发展效益持续攀升。
如今,枣阳依托鄂北岗地浓香型烟叶资源优势,与多家中烟深度合作。 “稻花香、黄金叶”成为枣阳特色优质生态烟区的金字招牌,正逐步实现从“原料产区”向“品牌基地”的跃迁。
绿色烘烤低碳金
烟叶烘烤如何低碳发展,绿动未来,在枣阳市玉皇庙村的十月九烘烤工场有了一份绿色答案,近百座的新能源烤房群有序工作着。管理员正在为烤房添加燃料,与过去烧煤时黑烟弥漫的景象截然不同,炉子里燃烧的,是利用田间废弃的麦秸、玉米芯等加工成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图为十月九烟叶产业烘烤工场
熊义海是一位种植烟叶几十年的老烟农,见证了传统烤房到新能源烤房一步步转变。
“之前我一次只能烤一炉烟叶,还得时时盯着,现在到烘烤工场里,数十座新能源生物质燃料烤房同时运行,只需设置好温湿度参数和加好料就行了,采烤分一体化托管,根本不用操心。” 熊义海深有感触。
截止目前,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陆续修建生物质能源烤房1000余座、引进电能热泵烤房6座,绿色烘烤占比100%,全面覆盖烤烟种植面积,有效替代燃煤8000余吨,减少碳排放约1.76万吨,大幅降低烘烤过程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
低碳循环效益红
小小周转箱,如何撬动绿色大效益?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吴店、太平烟站里,以往缝麻包的繁忙景象已悄然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工人们熟练地使用新型软塑周转箱进行打包作业,半分钟便能整齐封装一箱。告别费时费力的“缝麻包”,烟叶破损率与非烟物质混入率大幅降低。
“这箱子设计得科学,有背胶、能堆叠,我们打包效率比以前高多了!”仓管员陈磊的感慨,道出了“软塑箱包装”新模式带来的最直观变化。
图为使用新型软塑周转箱
这看似简单的包装替换,实则是烟叶生产环节的一项重要革新。与传统麻片相比,软塑周转箱具备防潮性强、坚固耐用的突出优势。其标准化箱体易于堆叠,极大地节省了仓储和运输空间。
小小的软塑箱,其价值远不止于一次性使用。它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幅减少了传统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真正将绿色低碳的“软实力”,转化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红”,为烟叶产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襄阳市烟叶主产区,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发展生态烟区体系、推广新能源烤房、探索循环农业模式,将烟叶产业的“生态账”与“经济账”算得明明白白,让金黄的烟叶不仅飘出醇香,更飘出低碳发展的时代芬芳。(陈泳纬)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