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邵县迎光乡兴旺村,有一家名为 “华记超市” 的小店,它不像城市里的连锁商超那般气派,却供应着全村人日常生活所需,更藏着店主彭应华 48 载人生的坚韧与温暖。从 12 岁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到守着小店支撑一家四口的生活,再到成为村民眼中随叫随到的 “贴心人”,彭应华用 30 年的坚守,在方寸店铺间,书写了属于普通人的不凡故事。
(图为华记超市门口)
迎难而上,矢志开启“创业路”
“12 岁那年得了小儿麻痹症,腿脚就不太方便了。” 聊起过往,彭应华语气平静,没有过多抱怨。初中毕业后,因身体原因无法像同龄人一样外出务工,看着家里的经济压力,他萌生了开家小店的想法。
1995 年的兴旺村,还没有像样的便民店,村民买包盐、打瓶酱油,都得走两三里土路去乡上的集市。彭应华揣着家里凑的 800 块钱,租下村口一间不足 20 平米的旧瓦房 —— 墙皮掉渣,地面坑洼,下雨天还漏雨,可对他来说,这已是能扎根的 “营生”。开店最关键的 “进货”,全靠妻子扛起来。那会儿没有电动三轮车,妻子就推着二八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两个大竹筐,天不亮就去乡集市,酱油桶、盐袋、零食箱往筐里塞,满满当当装几十斤,骑车回来时得推着走大半路,汗水把后背的衣服浸得透湿。
彭应华在一旁急得慌,想搭把手却只能拄着双拐挪到门口,帮着递个小袋零食、扶一下货箱,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他心里又暖又酸。晚上昏黄的光线下,彭应华凑在桌前一笔一划记台账,生怕算错一分钱;妻子则在旁边整理货架,把油盐酱醋按种类摆好,零食分袋归置整齐,两人忙到半夜,才算把第二天要卖的货收拾妥当。
起初生意冷清,村民习惯了去乡上买东西,店里半天没个顾客。彭应华不气馁,每天天一亮就开门,坐在门口的小凳上,看到路过的村民就笑着打招呼:“叔,家里酱油够吗?我这儿刚进的新货,跟乡上一个价。” 有人忘带钱,他摆摆手说 “下次再给”。慢慢的,村民觉得 “彭家两口子实在”,来店里的人越来越多,这间小瓦房,渐渐成了村口最热闹的地方,也成了夫妻俩心里 “能撑起家的希望”。
(图为彭应华在帮老人家网上订购生活用品)
雪中送炭,帮扶送来 “及时雨”
对彭应华来说,华记超市不只是一家店,更是全家的 “经济支柱”。“我腿不方便,没法干重活,全家四口人的开销,全靠这小店的收入。” 他坦言,经营小店并不容易,尤其近几年受大环境影响,村民消费更谨慎,生意时好时坏,但为了家人,他从不敢懈怠。
“幸好有新邵烟草的陈经理,帮了我不少忙。” 提到陈惠磊,彭应华满是感激。作为卷烟零售客户,华记超市是新邵烟草的服务对象,陈惠磊每个月都会上门走访,了解店铺经营情况,指导他陈列卷烟、做好库存管理。“以前我不懂怎么摆烟,陈经理教我按品牌、价格分类,顾客一眼就能找到想要的,卷烟销量比以前好多了。”
去年年底,店里进货的电动三轮车坏了,妻子没办法去乡上进货,眼看货架上的日用品要断货,他急得睡不着觉。陈惠磊上门走访时发现了他的难处,主动帮他联系维修师傅,还开车载着他去进货。“陈经理不仅帮我解决了进货问题,还跟我聊怎么优化商品结构,建议我多进些学生喜欢的文具和零食,果然生意好了不少。” 彭应华说,新邵烟草的服务特别贴心,从卷烟订货系统的使用,到店铺安全知识的普及都会手把手教,“有他们在,我经营小店更有底气了”。
在新邵烟草的帮助下,彭应华的店铺经营越来越顺,卷烟陈列规范了,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现在每个月的收入能稳定下来,够一家人生活,还能供两个女儿读书,我已经很满足了。” 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守着这家小店,守着兴旺村的乡亲们。
(图为店铺里面照片)
服务乡邻,点滴聚出 “烟火气”
除了日常的经营,彭应华的小店还悄然承担起另一份职责——帮乡亲们在“兴盛优选”上代购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
自2020年起,这家普普通通的小超市,渐渐成了村里人离不开的“代购服务站”。初见他时,他正坐在收银台后,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不是刷视频,而是帮村里的王奶奶在兴盛优选挑新鲜蔬菜。“王奶奶眼睛花,智能手机摆弄不明白,每次都让我帮她选些新鲜的白菜、萝卜,等平台送到店里,我再喊她来拿。” 彭应华笑着解释,语气里满是熟稔。
这个代购服务,他一做就是五年。兴旺村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留守老人不少,他们想在购物平台买性价比高的蔬果、日用品,却连下单付款都弄不清楚。彭应华看在眼里,主动把这事揽了过来:“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不过是多划几下手机,不算麻烦。”
老人下单前,他都会反复确认需求 ——“张大爷,您要的玉米面要细的还是粗的?”“李婶,鸡蛋要土鸡蛋还是普通的?”,等货送到店里,他会逐一核对品种、数量,生怕弄错了让老人白跑一趟。
日子久了,村民们都习惯了找他帮忙,“彭老板,帮我存个快递,下午让娃来拿”“应华,再帮我在平台下个单,要两斤苹果”…… 不一会儿,店里就热闹起来,大家熟稔地打着招呼,原本的超市,渐渐成了邻里间温暖的 “公共服务站”
如今,48 岁的彭应华依然每天早上 7 点准时开门,晚上 9 点才关门,日复一日地守着小店。双腿的残疾让他没办法站立,可只要有村民来店里,他立马精神起来。“看着大家来店里买到需要的东西,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从 12 岁的不幸患病,到 30 年的小店坚守,彭应华没有被命运打倒,反而用坚韧和善良,把平凡的日子过出了温度。小小的华记超市,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温暖了整个村庄。而彭应华,用他的坚守与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不凡人生。
(作者 陆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