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中国移动发布软件供应链安全全景解决方案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中国移动发布软件供应链安全全景解决方案

来源:鲁网 2025-09-22 16: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全球化数字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软件供应链安全早已不仅是技术话题,更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关键战场,直接关乎国家安全与数字经济的未来。

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近日取得重大突破,正式发布软件供应链安全全景解决方案,借助AI智能审计、全域可信评估与开源治理等多项突破性技术,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智慧家庭软件生态新格局。这一方案实现了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协同、从企业实践到国家战略的全链条响应,为数字中国建设筑起坚实的安全基座,更为全球软件供应链治理树立了新标杆。

软件供应链安全,一场看不见的“数字战争”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软件驱动的时代,但你是否意识到,每段代码背后都可能潜藏着危机?当前,国际技术上“卡脖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某些国家不断加码技术出口限制,我国关键软件面临“断供”风险。同时,高水平网络攻击频发,安全威胁持续升级。而在国内,90%以上的企业依赖开源软件组件,层层嵌套、依赖复杂的代码结构,让漏洞像“隐形炸弹”一样难发现、难追溯。许可证合规、后门风险等新型威胁不断显现,软件供应链安全问题,已悄然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面对全球软件供应链的“暗礁”与“风浪”,中国移动坚决贯彻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立足国家数字安全全局,深刻把握全球竞争态势与国内产业治理需求,以“全链条可控、全域评估、全生态协同”为治理思路,构建纵深防御体系软件供应链安全解决方案,全面增强我国在软件供应链安全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国家数字安全屏障提供坚实支撑。

AI+安全,技术创新打造“免疫系统”

坚持企业担当,中国移动始终秉承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多项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

——创新构建全域可观测机制,覆盖软件采购、开发、测试、运维等全流程,汇聚1亿+行业领先容量的组件信息库及漏洞信息库,实现对源代码、第三方组件、二进制运行态等多维度风险快速感知与闭环处置,全面提升系统可观测性与主动防御能力;

——研发AI智能审计技术,依托大语言模型实现代码深度语义分析,常见漏洞类型检出率超过95%,误报率低于5%,实现分钟级安全响应。

——突破二进制成分分析难题,成分识别准确率达85%以上,漏洞与许可证风险分析精准度超9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研发全域可信评估系统,对软件成分的安全性、可靠性、合规性等30+维度进行综合量化评估,填补智慧家庭领域质量评估空白。

——建设开源可信中心仓,打造组件资源准入、检测、溯源一体化治理机制,为自主软件生态提供坚实基础。

这一系列技术突破,推动我国软件供应链安全治理从被动响应迈向主动免疫、快速响应、持续治理的新阶段。

共建安全生态,从企业到国家的协同行动

中国移动不仅追求技术领先,更致力构建开放、协同、可信的产业安全生态。作为行业“主力军”,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坚决贯彻国家网络强国与数字中国战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推动上下游单位联动,构建“评估-治理-应用”一体化全链条治理模式。建设开源可信中心仓,为产业提供安全可靠的软件组件资源;依托一体化安全治理平台,实现产业链多层级风险共治,显著增强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韧性。

在核心技术突破与标准引领方面,智慧家庭运营中心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牵头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2025年成功获批“尖兵领雁+X”、揭榜挂帅等科技计划项目,同时聚焦软件供应链安全标准体系,联合产业各方共同建立安全管理基线,主导和参与制定20余项国家、行业等标准建设,充分彰显了其在数字安全领域的创新引领力和技术话语权。

目前,该生态体系已实现规模化应用落地,覆盖智慧家庭、数字政府、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并荣获省部级、行业级20余项重要奖项,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高可靠安全底座。

守护数字未来:中国移动的担当与使命

正如专家所言:“安全的本质是信任,而信任需建立在技术自主与生态协同之上”中国移动此次发布的解决方案,不仅标志着软件供应链安全治理能力的重大跃升,也为全球供应链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移动始终将国家数字安全视为己任,推动软件供应链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国际规则制定路径,以自主可控确保国家数字未来,与全行业一道,共同筑牢新时代的数字安全长城,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在全球数字竞争新格局中展现中国力量。(郑国忠 王雪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