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长”科学之识,“兴”红色之风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九天的科普夏令营活动。实践团成员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课程和实践活动,带领乡村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素养。此次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科学探索的大门,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技报国的红色种子。
科普课堂添活力:解码科学奥秘,播撒探索种子
实践团成员们为水口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科普课程:通信课上,从烽火狼烟的古老传递到 5G 技术的现代革新,通过生动故事、趣味实验与摩尔斯电码游戏,带领孩子们探寻通信发展的千年脉络;丝绸课里,缫丝体验让孩子们亲手触摸蚕丝的细腻,动画解析则清晰展现 “蚕到丝” 的蜕变历程,让传统工艺在互动中焕发活力;科学课上,天气瓶的制作让孩子们直观观察晶体随天气的奇妙变化,在动手实践中叩开自然科学的大门。趣味互动间,科学的种子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漆扇传文脉:触摸传统温度,联结城乡情谊
除了科普课程,实践团还将非遗漆扇技艺带进了校园。课堂上,孩子们与实践团成员一同体验木与漆的交融:打磨木胎、调配漆色、绘制图案,每一个步骤都浸润着传统文化的韵味。一把把亲手制作的漆扇,不仅是传统技艺的鲜活载体,更成了联结城乡的温暖纽带。当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骄傲展示时,这堂手工课早已超越了技艺传授的意义——它在孩子们心田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风过扇摇,吹散的是夏日燥热,留下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守护。
环保课堂绘蓝图:垃圾分类入童心,播撒绿色理念
“废纸属于可回收物,废电池是有害垃圾……”实践团精心设计的垃圾分类课上,互动问答先为孩子们拆解分类奥秘,实物模型演示则让投放技巧变得简单易懂。随后,孩子们执起彩笔,在画纸上为可回收桶描上明亮的蓝,给厨余箱晕染清新的绿,为废纸盒画起循环的弧线,给废电池点上醒目的警示红。斑斓色彩中,“垃圾不落地,城乡更美丽” 的环保理念悄然生根,绿色生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运动场上展活力:强健体魄聚合力,欢声笑语促成长
“体魄强健是成长之基”,实践团特意开设了充满活力的体育课。上课铃一响,孩子们便像雀跃的小鸟奔向操场。实践团成员先带领大家充分热身:转腕、动踝、伸肢,确保身体灵活舒展;随后分队开展足球运动,奔跑传球间,活力在绿茵场绽放;最后登场的趣味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追跑欢笑中释放天性。一堂充实的体育课,不仅锻炼了体魄,更凝聚了团队力量,在欢声笑语中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结业仪式承梦想:银“信”果载收获,激励少年勇前行
在最后一堂课上,实践团成员为参与本次夏令营的小学生们颁发银“信”果夏令营结业证书。这小小的证书不仅记录着孩子们在营期中历经的成长轨迹与宝贵收获,更是对他们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鼓励,将这份温馨与喜悦永久珍藏,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秉持着夏令营中培养出的坚韧与勇气,迈向更加辉煌的成就。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怀揣梦想,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初心不改续服务:深耕实践育新人,科普之路无止境
实践期间,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丰富多彩的科普课程播撒知识,以传统文化体验传递文脉。如今,夏令营虽已落幕,但实践团成员对科普服务的热情丝毫未减。展望未来,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子将继续坚守服务初心,深耕科普志愿服务,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乡村角落,让文化薪火在实践中代代相传,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添彩赋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