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寻踪“碳”迹队成员秦天、祝心怡,走进明故宫“红梅军魂”爱心暑托班,为20余名低年级小朋友开展以“指尖绿意,低碳承诺”为主题的低碳科普活动。这场充满趣味的环保课堂,旨在用生动的讲解与互动,让孩子们读懂绿色密码,种下低碳生活的种子。
趣解低碳知识,解锁自然奥秘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秦天带着精心准备的内容登场,以“植物与低碳”为核心,为孩子们开启一场探索绿色世界的旅程。从“植物的生长周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秦天用图文并茂的PPT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她告诉小朋友们:“植物就像地球的‘绿色工厂’,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变成氧气,咱们呼吸的新鲜空气,很多都是它们制造的!”
随后,讲解延伸到生活中的低碳行动。秦天结合随手关灯、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常见场景,用“为什么随手关灯能帮地球‘降温’”“废旧纸张回收后能变成什么”等问题引发思考,孩子们瞪着好奇的眼睛,时不时举手分享自己的“环保小妙招”,现场俨然成了热闹的低碳知识小课堂。
互动赢取盲盒,践行绿色承诺
科普环节结束后,最受期待的“开动脑筋”问答互动正式开启。实践团成员围绕植树节、垃圾分类标准、日常环保做法等问题提问,孩子们瞬间举起小手,有的甚至站起身争抢回答机会。“我知道!植树节是3月12日!”“废旧电池要放进有害垃圾桶!”每当有孩子答对,秦天便会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种子盲盒”,里面装着向日葵、薄荷、多肉等不同品种的种子。
拿到盲盒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脸上满是欢喜。实践团成员祝心怡蹲下身,手把手教孩子们辨认种子种类:“这是向日葵种子,把它种在土里,多晒太阳、勤浇水,慢慢就能长出跟着太阳转的小黄花啦。”她还鼓励孩子们回家后亲手种植,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用实际行动践行低碳承诺,做守护地球的“小小行动者”。
播撒低碳种子,共筑美丽家园
活动接近尾声,秦天和祝心怡带领孩子们回顾当天的知识点,从植物的生态作用到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孩子们纷纷主动分享收获:“我以后要少用塑料袋,还要帮妈妈分类垃圾!”“我要把种子种好,让家里多一片绿色!”此次低碳科普活动,通过“讲解+互动+实践”的模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寻踪“碳”迹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设计更多贴近孩子生活的低碳科普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成为绿色理念的传播者、低碳行动的践行者,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助力。
图 | 祝心怡
文 | 秦天
编 | 南京师范大学寻踪“碳”迹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