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齿中国行2025口腔健康科普传播大会在北京举行

9月20日,在第37个"全国爱牙日"之际,健齿中国行2025口腔健康科普传播大会在北京新华媒体创意工场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共同主办。

健齿中国行2025口腔健康科普传播大会在北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2 14: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20日,在第37个"全国爱牙日"之际,健齿中国行2025口腔健康科普传播大会在北京新华媒体创意工场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共同主办。

大会以"口腔健康从认知做起"为主题,旨在推动口腔健康知识普及与消费指导,提升公众口腔健康素养,构建科学、理性、满意的口腔健康消费环境。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媒体和企业的专家及消费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口腔健康科普传播的创新路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原司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原党委书记梁艾福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口腔健康产业从业者应该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把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杜绝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作为本次大会的媒体支持单位,新华网编委、产经中心总编辑杨昱从媒体角度分享了口腔健康传播的观察与思考。他表示:"健康科普是提升公众口腔健康素养的关键。当前网络科普形式多样,对公众健康素养提升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不少乱象,因此,必须规范科普行为,确保其科学性、公益性。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家、媒体、协会、企业等社会各界共同推进。"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李铁军介绍了基金会在口腔健康促进方面的工作成果,持续开展"健齿中国行""健康口腔万里行"及"雏菊暖阳"等公益项目,组织专家制定适合不同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口腔科普材料,培养超万名口腔健康科普宣传员,支持口腔专业人士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科普宣传活动。

大会上,《中国消费者》、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健齿中国行"共同发布了消费指导,工具包包含大众版手册,宣传海报、折页、长图及"健齿中国行"IP形象,系统梳理日常口腔护理用品的选择与使用方法。让更多人在日常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口腔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主动做出健康选择。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首席发展咨询专家、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教授台保军在会上详细给出了"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自测探秘与守护指南",帮助公众系统认识并应对各年龄段口腔健康问题,推动从认知到行动的口腔健康管理。

台保军表示,这些问题主要源于牙菌斑堆积、高糖饮食、不良生活习惯及对口腔健康的忽视。为此,她提出四项核心行动建议:有效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合理使用牙线或邻间刷;科学用氟,使用含氟牙膏,并定期接受专业涂氟;健康饮食,控制糖和酸性食物摄入,降低龋病和牙齿侵蚀风险;定期检查,儿童每半年、成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与洁治。

"我们真诚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口腔健康,学习健康知识,掌握护牙技能,定期自查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真正做到'健康口腔,幸福一生'。"台保军说。

赫力昂中国口腔事业部市场总监王珊珊分享了企业在口腔健康领域的实践。数据统计,全国有超过半数的成年人正在遭受牙敏感困扰,但仅三分之一的人使用抗敏感牙膏;牙周病影响大多数成年人,但超过六成消费者没有选择针对性护理产品;佩戴假牙的老年人中,近八成未使用专业护理产品。

在问答互动环节,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专委会主任委员卢友光就大众关于口腔护理用品的选择进行了详细解答。针对每日刷牙次数,他强调,每日两次刷牙至关重要,尤其是睡前认真刷牙,可有效清除12小时内形成的牙菌斑,维持良好口腔卫生。

关于牙膏选择,卢友光指出,所有牙膏均具备基础清洁功能,不同功效牙膏是针对特定口腔问题添加有效成分,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对于含氟牙膏的使用,他明确表示,各年龄段均推荐使用含氟牙膏以防龋,科学用氟是安全且必要的,既可防龋,也避免氟斑牙风险。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副教授刘畅则现场解答了关于牙线、间隙刷和漱口水使用的常见疑问。她告诉大家,正确使用牙间隙清洁工具不会导致牙缝变大,牙缝变大的主因是牙周病,牙线和间隙刷需配合使用,适用于不同人群和牙缝状况,如正畸、种植修复或牙龈萎缩者。关于漱口水,建议按类型使用,使用时机应在刷牙后,含漱半小时内避免进食饮水,以增强效果。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