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城薰衣草生长于天山北麓河谷平原,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并列为世界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一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擦亮了“霍城薰衣草”这个金字招牌。
霍城薰衣草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由北京植物园薰衣草品种幼苗繁衍而来,适应新疆当地的种植环境和气候,扛得住风沙,耐得住昼夜温差,在出油率与抗病虫害能力方面优势突出。
2013年,“霍城薰衣草”成功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性品牌保护,从13个乡镇场的88个行政村延伸开去,只有在这片土地上、以特定方式培育的薰衣草,才能拥有“霍城薰衣草”的名号。这份专属身份,让每一株都带有地域烙印的薰衣草,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科研机构与企业在田间地头与实验室间奔波,培育新品种,及时为这些“紫色精灵”申请品种权,让创新成果不被轻易盗用。“霍城薰衣草”的种植标准非常严格,藏着知识产权的智慧:10月,选一年生未显蕾粗壮枝条进行扦插,保持30至35厘米的行距、8至10厘米的株距,扦插后及时灌水保湿——这些经岁月打磨的技术,部分已披上专利的“外衣”,成为霍城薰衣草独有的种植密码。
优质产品源催生了大批产业链中游加工企业,如今的霍城,薰衣草加工转化率已达85%,薰衣草加工业产值达34.57亿元,背后更是无数企业在知识产权加持下的突围之路。
当地企业与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2个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培育出6个抗寒抗旱新品种,精油出油率提升至1.2%—1.5%(国际平均水平1%)。
以新疆天然芳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与16项外观设计专利,涵盖生产设备的革新到产品包装的创意等环节,旗下的精油、纯露、化妆品在市场中辨识度极高,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据悉,目前霍城县已成功打造“霍城薰衣草”和“西域香都”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其中,“霍城薰衣草”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味新疆”优质农产品等多项权威认定,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48岁的薰衣草种植户穆建海,在自家薰衣草田里翻晒着刚收割的薰衣草。他抓起一把薰衣草,放在鼻尖深深一嗅,脸上绽放出喜悦的笑容:“现在种植20亩薰衣草,年收入也超过了15万,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以‘霍城薰衣草’为荣。”
霍城县四宫村的变迁便是见证。曾经,这里土地贫瘠,年轻人纷纷背井离乡;2010年,薰衣草的幼苗在这里落地生根,村庄的命运也随之改变。至2017年,全村薰衣草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紫色花海成了四宫村的新标识。截至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2万元,曾经的穷乡村,如今成了人人羡慕的“致富村”。
据统计,霍城薰衣草产业带动就业5100余人,全县薰衣草种植面积3.2万亩,现有薰衣草生产经营主体共183家,包括企业31家、经营个体124户、合作社35家。
从田间的一株幼苗,到货架上的一瓶精油,再到村民手中的收入,“霍城薰衣草”知识产权,是守护创新的铠甲,也是市场竞争的利刃,更是点亮乡村振兴的明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