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用“柔性卷叠式太阳翼”实现空间能源技术跨越

我国卫星用“柔性卷叠式太阳翼”实现空间能源技术跨越

来源:鲁网 2025-09-19 16: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北京时间9月16日9时6分,中国商业卫星公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本次任务中的其中一颗卫星,其电源系统使用了由中山德华芯片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德华芯片”)历时四年研制的全球首套重量最轻、收拢体积最小、发电效率最高、展开机构最简单可靠的卫星全柔性卷迭式太阳翼,该项技术突破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太阳翼是卫星在轨运行的“能量心脏”,通过光电转换为卫星提供持续能源,其性能直接决定卫星寿命与效能。针对商业航天对太阳翼低成本、高收纳比、轻量化的需求,卫星全柔性卷迭式太阳翼采用超弹性记忆复合材料展开机构,以及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等核心技术,具有结构和机构简单、重量轻、展开可靠性高、收纳比高等显著优势。这一技术成果不仅体现出德华芯片在空间能源领域的创新实力,也标志着我国在卫星关键部件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全柔性卷迭技术的企业,德华芯片从柔性材料研发起步,逐步构建了从全柔性外延、芯片、电池电路、柔性基板、互连片、二极管、玻璃盖片、结构机构、柔性工艺等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实现了数十项关键技术和工艺的零突破。

本次型号任务的总指挥邱诗礼在采访中介绍:“从实验室样件到正样件交付的全过程中,我们聚焦三点:一是系统识别技术风险,针对长周期、高难度环节进行多次推演,制定多套技术预案;二是严格动态地管控节点,实时跟踪,坚持‘时间可压缩,但验证覆盖面和深度绝不打折’;三是推动设计、工艺、实验一体化协同,从源头规避风险、减少迭代。”

德华芯片总经理杨文奕表示:“这不仅是太阳翼形态的改变,更是从材料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突破。作为全柔性太阳翼技术领域的开拓者,我们始终相信‘潜心耕耘,时间会给出答案’,经过四年的持续钻研,我们成功实现了卫星全柔性卷迭式太阳翼从概念到产品的跨越,验证了空间能源系统轻量化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并通过创新工艺实现了全产业链成本可控。”

据悉,德华芯片已于2025年在中山火炬高新区完成总部基地一期30亩工业用地的摘牌,预计2026年将建成总面积超20000平方米的先进研发制造基地。新基地规划建设超2000㎡的全自动数智化电池阵生产线,通过智能化制造体系大幅提升产能,并显著提高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

未来,随着新产能的落地,德华芯片将继续深化卫星全柔性卷迭式太阳翼技术的迭代与应用,并与更多航天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商业航天能源系统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