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老兵皱纹纵横却脊背挺直,微微颤抖的手敬出标准军礼,眼神里的光瞬间点亮氛围。
“爷爷的手在抖,是太激动了吧?”围坐在店里的小孩们凑近屏幕问道。
店主饶从江轻步走来,眼神里满是敬意:“孩子,正是这些老兵保家卫国,才有我们如今的好日子。”说着,他轻声念起:“现时敌我相持……我们在前线上努力杀敌,保卫祖国。”
伴着电视里激昂的九三阅兵画面,饶从江的思绪飘回童年。长辈们讲的饶惠谭故事、南山头的革命过往,此刻正随着那封家书,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根脉所在:烈士后人的老街小店
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镇南山头村,地处大冶、阳新、咸宁、鄂城四县交界处,地势险要,是土地革命时期鄂东南地区革命活动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的诞生地。自那时起,一代又一代人从这片土地走出,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家国的记忆。在南山头山脚,有一家开了二十多年的平价小店——“红星便民商店”,正悄然延续着历史的回声。
饶从江便是这家平价小店“红星便民商店”的主人,也是烈士饶惠谭的孙辈。祖爷爷虽已去世多年,留下几件老物件和村里人口耳相传的故事,却在饶从江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
这家店最初由饶从江的父母打理。两位老人每天早起赶车进货,靠肩挑手扛维持经营,凭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理念,不仅养活一家七口人,还赢得了村民的广泛口碑。饶从江感慨地说:“他们就是靠一份执拗过日子的,一分钱也不想多赚。”如今,店铺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门口的搪瓷牌匾虽已褪色,柜台后那张旧相片却始终挂在原位,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转折时刻:一次走访带来的念想
“我不光是做零售的,更想传承点什么。”饶从江朴素的愿望,在2021年迎来了转机。时任大冶市烟草专卖局市场部主任李名曙在一次走访中,被店内陈列的老地图和泛黄的烈士证明书所触动:“这些东西,搁在角落太可惜了,它们就是鲜活的历史。”
这句话如同一束光,唤醒了饶从江沉睡多年的心愿。说干就干,在大冶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帮助下,大家集思广益,原本不足百平米的小店顿时热闹起来。“这块可以设计成展览墙,让大家一进来就能看到历史”“还可以设置一块休息区,方便街坊歇脚”。不到一年时间,小店焕然一新:一整面“时光展柜”墙上,精心悬挂着祖辈留下的战地笔记和军功章;原本固定的陈列柜被改造成移动展台,上面摆放着精心制作的历史故事卡片。
“刚开始也没底,怕没人看、没人听。”饶从江坦言。但令人惊喜的是,原本冷清的柜台逐渐热闹起来。老邻居们纷纷送来老物件,孩子放学后也喜欢窝在柜角看书。饶从江感慨地说:“原来啊,小地方也能装下大记忆。”
图为:店内“红色南山·英雄南山”展板
铺前屋后:乡村里的“精神”博物馆
“饶伯伯,这把望远镜真的能看到敌人的飞机吗?”“那个红薯干真的是您祖爷爷当年打仗吃过的?”村里的孩子们常常围在饶从江身边,好奇地询问着展柜里的老物件。
“守着这方小店,总得让山里的故事有个生根的地方。”每到周末,村口的这间便民店总是格外热闹。几个孩子围在展柜前,小脸几乎贴在玻璃上,在饶从江的讲述中,战壕、渡口、行军日志等场景一点点拼凑起,让遥远的历史变得生动可感。
图为:村民与孩童驻足展柜前
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地阅读,饶从江还开辟了“读书角”,摆上连环画和故事书。如今的“红星便民商店”,已然成为南山头村的“精神聚集地”。白天,老人们坐在展柜前忆往昔、话家常;夜晚,孩童围坐在灯光下读书,年轻游客也常驻足拍照打卡。
一位家长笑着说:“以前孩子们放学就是玩手机、打游戏。现在吵着让我带他们来这儿,听故事、写日记。你别说,还真写出不少感人的话。”饶子浩在一张留言便签上写道:“烈士爷爷,我长大也要像您一样勇敢。”
图为:饶子浩留言便签
如今,这座藏在山脚下的“红星便民商店”,早不再是单纯的卖货铺子。墙上的老照片、展柜里的老物件都在无声诉说着同一个故事,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比如祖辈的热血,比如对家国的赤诚。饶从江每天擦净展柜时总会想,“太爷爷在前线写家书,是想让后人记得;我把这些摆出来,是想让后人懂得。”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这盏山脚下的“精神灯塔”,正用最朴素的方式,把革命先烈的信仰种进每一颗靠近它的心灵,也照亮着我们走向复兴的每一步。(作者:李瑞、曹中雄;拍摄:胡小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