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贸易看杭州 数字技术重构全球供应链

未来贸易看杭州 数字技术重构全球供应链

来源:鲁网 2025-09-19 13: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杭州,正用数字技术改写全球贸易的发展轨迹。走进当地的产业园区,扑面而来的是与传统制造业截然不同的气息:机器的轰鸣声隐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数据的持续流动、代码的不断生成,以及创意的频繁碰撞。2025年9月,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办,这是杭州第四年举办这一国家级盛会。而“数字”,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识。

数贸会,让企业找到“走出去”的跳板

对众多企业而言,数贸会既是链接全球的“窗口”,更是促成合作的“桥梁”。

在数贸会的舞台上,“出海”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当秋果计划在2023年首次登上这一国家级平台时,其50平的展台前便挤满了人,有人为MR眼镜驻足,有人当场敲定订单,这家初创XR企业第一次真切摸到了全球市场的脉搏。此后三年,秋果与数贸会共同成长,展台从50平扩展至360平,产品从原型走向量产,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平台的助力。

第三届数贸会秋果计划展位

中远海运的“远海通”智能关务平台,以数字化重构跨境物流流程,为提升全球供应链效率提供了新方案;谦寻控股的多语种AI数字人,则通过数智供应链助力“国货出海”,让中小品牌得以拥抱全球市场。

数字贸易,不只是多卖货

数字贸易到底是什么?杭州的企业用实践给出了答案。

乐其集团在数贸会上与香港贸发局对接成功,帮助大量中小品牌解决了出海物流和本地化运营的难题,将其“飞盒”“飞量”等AI工具推向国际市场;而e签宝的电子签名技术,则让跨境合同签署变得像发微信一样简单。

文化传播的维度里,数字贸易更开辟了全新路径。中南卡通把“宋韵文化”做成了数字IP《苏东坡》,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魅力。“通过在数贸会上的交流,我们才知道现在行业的创新点在哪里,该怎么结合,才有可能推动后续的合作。”中南卡通负责人如是说。

第三届数贸会中南卡通展位

这些故事背后,是数字贸易更深层的价值——它改变的从来不只是“怎么卖”,而是整个产业“如何运行”——从技术工具的全球化落地,到文化IP的国际化表达,数字贸易正以多元形态重塑产业价值链条。

杭州为什么能?——技术、产业与制度的同频共振

数字贸易在杭州快速发展,不是偶然。

技术创新是底色,为数字贸易注入硬核动力。从南湖未来科学园到滨江高新区,创新活力涌动:有鹿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通用大脑Master2000,让商用巡扫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场景和终端,产品畅销欧洲市场;e签宝布局全球三大数据中心,让电子签名从工具升级为数智时代的基础设施;比科奇微电子研发的PC802芯片首次实现“星地通话”,将“太空基站”装进口袋。

产业集群是骨架,撑起数字贸易的规模优势。杭州既有阿里巴巴、网易等头部平台企业,也有海康威视、新华三等硬核技术公司,更涌现出虹软科技、乒乓智能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显著,已形成数字安防、云计算、大数据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出数字物流、云游戏、数据合规等重点赛道。2024年,杭州数字贸易额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与增速均居全省首位,正是产业生态繁荣的直接印证。

制度创新是保障,筑牢数字贸易的发展根基。杭州以“制度型开放”为数字贸易护航:出台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地方性法规《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数贸在线”平台从展会系统升级为综合服务平台,融合政策咨询、供需对接等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服务生态。这些“软环境”建设,让企业敢于创新、放心出海。

第三届数贸会现场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崛起,从制度创新到生态繁荣,杭州用实践证明: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是技术、产业与制度同频共振的必然结果。正如乐其集团技术负责人所言,借助数贸会等平台,“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洞察行业前沿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让产品得到更全面的商业验证,帮助企业走得更远。”

未来已来

今年数贸会的主题是“在数贸会看见创新未来”。1708家企业参展,1万多名国际客商报名,规模较往届再攀新高;人工智能、文化“新三样”、数字消费、丝路电商等领域的成果将集中亮相,生成式AI、多模态感官交互等前沿技术可触可感;《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等重磅研究成果也将同步发布,为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提供参考。

这场盛会背后,是杭州对数字贸易未来的长远布局:目标到2027年,实现数字贸易额4400亿元,数字贸易领域出海品牌350个以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平台企业35家以上。这座城市正全力建设全球数贸港核心区,让数字贸易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贸易的未来会怎样?杭州的探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技术让贸易更高效,而真正的价值,在于让更多企业、更多人共享发展的成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