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地行走赋新篇:红脉赓续 乡兴可期

晋地行走赋新篇:红脉赓续 乡兴可期

来源:鲁网 2025-09-17 15: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北京交通大学“晋脉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十余人赴山西阳泉、吕梁,以实地探访、史料挖掘、对话访谈等方式,开展红色文化调研与乡村振兴实践。

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实践团通过仿真场景、声光电半景画及日军军用水壶、防毒面具等文物,沉浸式感受八路军抗战壮举。随后在阳泉市档案馆查阅《正太铁路破袭战档案汇编》等史料,梳理支前调度、民兵配合等细节,形成近万字调研笔记。

在刘胡兰纪念馆,团队成员重温入团誓词,并与烈士弟弟刘继烈深度交流,聆听“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精神传承;在故居探访纺车、油灯等遗物,了解纪念馆通过《刘胡兰就义》情景剧、VR 场景打造的“情景党课”,该模式年均吸引 28 万观众,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标杆。

聚焦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刘胡兰村调研“党建 + 电商 + 文旅”模式:依托红色 IP 开发文创年销超 300 万元,借区块链实现农产品溯源培育网红品牌,带动村民返乡创业。据村支书介绍,2024 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达 48.4 万元,较 2021 年增长 130%。实践团还就智慧物流、研学路线提建议,计划提交《刘胡兰村乡村振兴发展报告》。

此次实践中,团队协助修复档案、参与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并形成《红色场馆公众认知度提升策略》报告。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校园宣讲、文创设计等,让更多青年读懂山西红色故事与发展成就。

从狮脑山的烽火记忆到刘胡兰村的振兴图景,晋脉薪火实践团以脚步丈量三晋大地,用青春对话历史现实。正如团队在实践日志中所写:"当我们触摸文物上的锈迹,聆听烈士亲属的讲述,看到电商直播间里乡亲们的笑脸,便懂得了传承的意义 —— 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撰写:檀佳琪 王宇睿 摄影:陈心怡 文玥涵 屈鸿翔 指导老师:涂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