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湖南桂阳县烟区,站在田埂上远眺,一幅天高云淡、山清水秀的秋日画卷已铺展开来。漫步烟区乡镇,一辆辆专业化运输车正将烟叶源源不断地送往各个收购站点,烟区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政企同心 厚植绿色“新动能”
(已完成烧制的火土灰)
“这几天天气好,咱得去山里收集松枝、落叶了。听说咱们樟市镇就要公布火土灰集中烧制的时间和地点了,咱得提前准备,为明年种烟打好基础。”近日,樟市镇山河村烟农房才军刚交售完烟叶就匆匆赶回家中,备好工具后,计划带着家人上山。
火土灰烧制是桂阳烟区广大烟农的一项“传统技艺”。每年秋季,烟农将农作物秸秆和枯枝、落叶、杂草等收集起来,将它们与土壤混合后,通过阴燃的方式制成火土灰。在桂阳烟区,火土灰每年施用量达12万吨,亩均施用量超过500公斤。
近年来,桂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全面巩固烟区火土灰施用、稻草还田保育等技术。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根据生产时令和村组实际,各乡镇为火土灰集中烧制明确时间节点、安排专人值守,并设立了火土灰集中烧制专区,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双向奔赴。
“火土灰的酸碱度适中,烟叶移栽后覆土即可保墒。火土灰里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在提升烟株抗性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烟叶质量,是形成桂阳烟叶特色的‘秘方’。”桂阳县局(分公司)副经理刘凌华介绍道。
变废为宝 念好发展“生态经”
(添诚烤烟合作社生物质颗粒生产集体项目概况图)
走进位于桂阳县柏树工业园的添诚烤烟专业合作社总部,记者看到,一个占地50亩的现代化生物质燃料加工基地已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先期建设的原料堆场里堆放备料。
2017年8月,在距离柏树工业园不远处,作为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产业链整体招商落地的家具产业项目,桂阳县湖南(广东)家居智造产业园开工建设。目前该产业园已有规模以上、正常运行的家居企业104家,预计两年内入驻产业园的家具制造企业可达200家。
“这边我们规划的是一座年产能8万吨的生产车间,那边是5000平方米的防雨防渗原料堆场,不远处是3000平方米的原料预处理车间,基地前面是除尘、降噪设备区。”添诚烤烟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余倩欣拿着施工图,向记者介绍道。
近年来,在桂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烟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牵头指导下,添诚烤烟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把这个基地设在工业园区内,我们经过了充分考虑。一方面,园区邻近烟叶主产区及农林废弃物资源丰富地区,既能消化农林废料,又能解决家居智造产业园的家具边角料、木灰堆放处置难题;另一方面,园区地处县域主干道,距离最偏远的产烟乡镇不足50公里,是降低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最优选择。”桂阳县烟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邓林才介绍道,“与此同时,我们还按照‘1+28’的模式,以添诚烤烟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整合全县28家烤烟合作分社,实现生物质燃料统一加工生产、统一价格标准、统一运输配送,可为全县降低烟叶烘烤成本3000余万元。”
据了解,该生物质燃料加工基地建成后,每年可消耗木材废料9万余吨,可直接解决百余名村民就业难题,并可间接带动周边500余名村民就业。“全县全面推行生物质烤房后,烟叶烘烤碳排放量的降幅会更加明显。生物质颗粒燃烧后的炉渣还可以作为钾肥还田,实现循环利用……”刘凌华为记者算起了“生态账”。
多元聚力 开启发展“新篇章”
(桂阳县蒹葭水库建设工地航拍照)
在敖泉镇蒹葭村,中国烟草援建的蒹葭水库工地,盘山施工道路上,大型卡车来回穿梭在山间,各类型施工机械的轰鸣响彻山谷,一派繁忙而有序施工景象。
“水库建成后,村里东南边那400多亩抛荒的农田的引水渠会同步完工,要把这些田块用起来,今年冬天就要着手,深翻耕晒土、生石灰消毒、紫云英肥田、火土灰施用这些工作要提前谋划。”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村委干部、驻村帮扶队员、准备包田种烟的农户围坐一堂,在桂阳县局(分公司)高级农艺师吴文信的主持下,开展抛荒田复耕调研座谈。
随着蒹葭水库的施工进度推进,桂阳县局(分公司)针对蒹葭村农田大面积抛荒的实际情况,发挥水库村的天然优势,积极与县委、县政府沟通,牵头制订了打造蒹葭“粮烟协同千亩村”的目标计划。今年初,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志强挂帅,县政府办公室、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烟草专卖局四个单位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就蒹葭村水库建设进度推进、粮烟协同产业发展、烤烟基础设施建设、光伏产业扩规增效等10个帮扶项目,统一调度、统筹推进。
“作为驻村帮扶单位,我们将不仅限于驻村帮扶队员的力量,根据建设进度、生产节点,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跟进指导,在蒹葭村烤烟面积落实、烤房烤能保障、烟稻轮作等方面给予精准有效的指导和帮扶,用实干实绩落实真帮实帮要求。”桂阳县局(分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邓小强坚定地说道。
用枯枝落叶“肥”一方土地,以生物质燃料“蓝”一抹天空,让一泓碧水“润”一片沃野。下一步,桂阳县局(分公司)将积极推动绿色烟区建设,通过“点废成金、以绿生利”的创新模式,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样板,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铸就富民强县、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邓凯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