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里坑村:绿色创新赋能——废弃矿坑变身“绿野仙踪”,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路里坑村:绿色创新赋能——废弃矿坑变身“绿野仙踪”,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鲁网 2025-09-16 16: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三衢山——衢州的“母亲山”,三衢大地自古便是文化与自然交织的画卷,孕育着生生不息的悠扬文化。坐落于三衢山脚下的路里坑村便是在这片大地上贯彻绿色创新新理念,践行新发展,焕发出了新生机。在“建行裕农通杯”及“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的号召下,来自衢州学院的“路游者”团队怀揣着对乡村振兴实践与创新的执着,踏上了前往路里坑村的实地考察之旅,旨在深入了解村庄依据“绿色创新”理念从“石灰村”到“文旅村”的转型历程,探寻村庄各类资源,为后续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融合升级提供素材与想法。

七月之初,暑热难耐。步入村庄,映入团队成员眼帘的便是远山翠意、近处葱茏,与蓝天白云相互照应的自然美景,顿觉神清气爽。

路里坑村自然风貌

上世纪90年代,路里坑村因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崛起,窑火日夜不熄。鼎盛时期,路里坑村三个自然村曾开办石灰厂、碎石厂等企业40多家,从事石灰产业的村民近500人。好景不长,人们发现,这条致富路并不简单。烧石灰的立窑都建在三衢山半山腰,下面就是石灰厂。立窑四周,是黑色的斑斑点点,那是烧制石灰后废弃的煤渣;山下的树,也都被白色的石灰粉层层覆盖。四散的粉尘,让村里天天“硝烟弥漫”,晴天是灰,雨天是泥,一年到头不敢开窗。

随着发展理念的转变,路里坑村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将石灰窑全面关停,并且把这些废弃石灰窑创造性地改造成面包窑和窑书房,让灰扑扑的石灰窑飘散出面包的麦香与万卷藏书的书香;遗弃的矿坑摇身变为露营营地;半山腰的羊棚变成ins风羊棚咖啡馆;养猪场改造成乡村艺术馆;打造岩洞特色餐厅……路里坑村真正做到了把闲置资源盘活。

岩洞餐厅、露营地、面包窑

然而,团队成员深入访谈村支书后发现,虽然路里坑村转型初见成效,但村庄的发展仍面临着挑战。路里坑村现在所发展的旅游业收入高度依赖三衢石林景区的客流,而景区受季节影响较大,这也就使得路里坑村的旅游收入呈现出淡季、旺季两极趋势,村民收入不稳定。此外,还有一项问题就是村庄内虽然有许多岩洞餐厅、面包窑、羊棚咖啡馆这样的“网红打卡点”,却没有融合当地的农业、文化等资源打造出特色旅游项目,难以吸引游客。

团队成员采访村支书

因此,为了振兴路里坑村,实现产业、文旅与当地特色文化——非遗喝彩歌谣的深度融合,团队成员希望利用互动式短剧,串联研学、AI数字剧游、路里坑村的各类资源,以这种“互动式短剧”的新型娱乐探索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这样,游客不仅能切身体验路里坑村的产业转型过程、文旅资源特色以及非遗喝彩歌谣的传承脉络,亲身感受乡村发展的活力与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常山喝彩歌谣这一非遗文化,并参与到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形成以“文旅为核、产业为基、非遗为魂”的发展格局,使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探索出一条乡村全面发展的新路径。(朱力武、王承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