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条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好了,沥青铺得平平整整,晚上散步都成了享受!”走在刚刚完成“刷黑”的社区主干道上,应城市城中街道古城社区翡翠新城的居民王女士脸上写满了笑意。
翡翠新城是建成十余年的老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杂乱一度成为居民的“心病”。古城社区是应城市烟草专卖局驻点社区,近年来,应城烟草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捐赠专项资金助力社区改造,推动古城社区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美丽蜕变。
老旧管网“疏”出新气象,社区环境“通”向新生活
“以前我们小区就像个‘老病号’,化粪池没有,下水道三天两头‘罢工’。”古城社区赵阿姨说起过去直摇头。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低,管道老化严重,加上长期缺乏专业维护,导致小区经常出现下水道堵塞、污水倒灌等现象。
应城烟草将其列为重点改造项目,投入专项资,用于地下管网的全面升级改造。工程启动前,应城烟草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组成调研小组,连续一周蹲点勘察,摸清了整个小区的排水脉络。
改造过程中,工人们挖开地面,更换了近百米老旧管道,新建标准化化粪池,重新铺设近1000米新的排水管道。工作队还搭设了临时便民通道,安排专人引导,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如今,困扰居民多年的“肠梗阻”彻底成为历史。“现在再大的雨也不怕了,小区里干干净净,孩子们可以放心在地上玩耍了。”赵阿姨高兴地说。
铺就惠民“暖心路”,畅通回家“最后一百米”
曾经的翡翠新城,道路问题深深困扰着居民:路面开裂、坑洼遍布,每逢雨雪天气,积水深过脚踝,出门成了“步步惊心”的挑战。“因为路实在太难走,我家两位老人曾经好几个月都不愿意下楼。”李阿姨回忆道。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应城烟草的专项资金支持下,社区道路全面提升工程正式启动。社区党组织积极牵头,多次组织召开“小巷议事会”,广泛听取民意、不断优化方案,最终确定了“分段施工、最大限度降低扰民”的推进策略,真正将民生工程办到群众心坎上。
施工期间,烟草志愿者与社区党员共同组成“护安岗”,不仅协助挪车、疏导行人,还贴心为晚归居民照亮夜路。短短十余天,长达800多米的主次干道全部铺上崭新沥青,道路标线清晰规整,人行道砖块平整重铺,更贴心增设了无障碍坡道,全方位保障出行安全与便利。
“路修好了,心情也顺畅了!”80岁的陈爷爷拄着拐杖缓步走过,欣慰地说道:“现在我自己推轮椅去买菜,再不用麻烦儿女操心。”一条曾经令人避之不及的“闹心路”,如今成了居民津津乐道的“暖心路”,不仅畅通了回家的“最后一百米”,更连起了民心,提升了社区幸福感。
(古城社区路面施工现场)
绘就家园“风景线”,共治共享“幸福园”
路好走了,景也要美起来。过去,社区公共空间被随意占用,绿化带杂草丛生,楼道墙面贴满“牛皮癣”,尤其是一处废弃车棚,堆满杂物、蚊蝇滋生,居民纷纷绕道而行。
(志愿者清理废旧车棚现场)
应城烟草再次提出社区“微改造”,与居委会、物业协同发动居民成立“自治美化队”。大家一齐动手:清理积存垃圾、修剪杂乱绿植、拆除私搭乱建,还将废弃车棚改造为“邻里客厅”,设置休闲座椅、共享工具墙,成为居民聊天、议事的“新天地”。
最让居民自豪的,是西侧一面30米长的老旧围墙。在烟草志愿者的协助下,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共同执笔,以“古城记忆·时代新韵”为主题创作社区彩绘墙。斑驳墙面变身艺术长廊,一笔一画间,流淌着乡愁,也绘就着希望。
“以前这儿没人愿意来,现在成了咱们的‘网红点’。”带着孩子前来拍照的刘女士说。如今,社区居民自发组建了“护绿队”“护墙队”,定期维护绿化带和彩绘墙,共同守护这片“幸福园”。
老街坊有了新乐园,清流绿岸“悦生活”
社区一旁的老河道,曾因长期淤积、垃圾漂浮,被居民称为“闹心河”。尤其夏季异味扑鼻、蚊虫滋生,临河住户常年不敢开窗。
应城烟草联合水利部门、社区党组织发起“还绿于河·清流行动”,捐赠清运设备、组织志愿力量。应城烟草党员带头下河清淤,社区居民、退休老同志主动加入,清理河道1.2公里,运走垃圾十余吨。
在烟草捐赠资金与社区共建的支持下,河道两岸铺设了红色透水砖步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休闲长椅,原先杂草丛生的滩地被改造成了一片精巧的街心公园。园内设置了儿童游乐区,安装了滑梯、秋千和沙坑,另一边则安置了太极推揉器、腰背按摩器等健身器材。
(原先杂草丛生的滩地被改造成儿童乐园)
“现在接送孙子放学,他都不愿意直接回家,非要来这玩一会。”居民赵阿姨笑着说。如今,昔日的“闹心河”成了居民交口称赞的“悦心园”,成为融合休闲、健身、亲子、社交于一体的社区“新客厅”。
微改造见大民生,共同缔造“连心桥”
古城社区的蜕变,没有大拆大建,只有用心用情的“微改造”。应城市烟草专卖局负责人表示:“民生工程不在于投入多大,而在于用心多深。我们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把每一件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
改造过程中,烟草局不仅投入资金,更派出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与居民同劳动、共议事。志愿者们白天勘测场地,晚上入户走访,听取居民意见建议,优化实施方案。志愿者连续半个月驻守社区,与居民成了老朋友。
社区书记感慨:“这次改造不仅改变了社区环境,更改变了居民心态。大家从过去的‘旁观者’变成了现在的‘参与者’,从‘你和我’变成了‘我们’。”
如今,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多种志愿服务队,有负责道路维护的“护路队”,有关心绿化的“护绿队”,有守护河道的“护河队”。共同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改造成果。
从坑洼路到沥青道,从脏乱差到美如画,从“闹心河”到“悦心园”……古城社区之变,变在面貌之新,更变在人心之聚。这些温暖的变化,正是“共建共治共享”最生动的诠释,也书写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企业助力“共同缔造”的生动篇章。
正如居民们所说:“现在的小区,不仅颜值高了,更重要的是温度有了,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美好生活。”(骆玉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