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润心 茶茗化人 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泉州监狱创新“铁观音思政茶”工作法纪实

茶香润心 茶茗化人 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泉州监狱创新“铁观音思政茶”工作法纪实

来源:鲁网 2025-09-16 12: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尤其是在封闭管理的监狱系统内部,面临着“时间难统一、资源难统筹、方式难融合、引领难‘穿透’、谈话难‘入心’”等现实挑战。如何打破“我说你听”的单项灌输模式,如何让严肃的政策宣讲变得可感可亲、入脑入心,如何真正触及民警的灵魂深处,凝聚警心、铸牢警魂,成为摆在监狱政工干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泉州监狱党委立足实际,深挖地域文化特色,巧妙地将闽南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创新性地打造出“铁观音思政茶”工作品牌,为破解难题提供了启示性的答案。

“铁观音”一词,在此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和思政寓意,远超越其作为茶叶本身的价值。“铁”,喻味立场坚定、忠诚可靠,象征着人民警察必须永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色,是这支队伍永不褪色的底色和基石;“观”,喻味察言观色、细致入微,代表着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于细微处见知著,及时捕捉民警思想情绪的波动;“音”,喻味传递和音、润物无声,意味着思想教育的过程应如品茗般注重氛围营造与情感共鸣,强调沟通的艺术性,在平等对话、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的引导和价值的塑造。这一工作法的核心,在于通过营造“围桌共饮”的轻松平等氛围,取代以往“询问式”、“说教式”、“灌输式”的生硬模式,让思想政治工作在氤氲茶香中自然发生,实现从“居高临下”到“平起平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倾诉”、从“文件语言”到“家常话语”的根本转变。

在实践中,“铁观音”思政茶工作法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行之有效的“七步”流程,确保其不是流于形式的“茶话会”。它始于“精准投茶”——即各单位领导通过日常细致观察(吃饭看饭量、工作看劲头、娱乐看兴趣等),找准“茶叙动机”,主动邀约。关键在于“看茶泡茶”——结合民警具体现实困惑,精准冲泡“解忧茶”、“鼓劲茶”、“提醒茶”等不同功能的“茶汤”。核心环节是“静心注水”与“悬壶高冲”——领导扮好“倾听者”角色,恪守“不念稿、不打断、不批评”的“三不原则”,摒弃官腔,营造温暖安心的表达空间,鼓励民警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情绪有出口,让问题浮水面。随后是“循循出汤”——待民警倾诉后,领导者接以循循善诱,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解读和思想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道理谈透、把思想谈通。为进一步深化长效机制,泉州监狱建立“一人一茶档”,实施跟踪问效和个性化帮扶,并最终通过“鼓励双向邀约”,使“走,喝茶去”成为上下级之间最温暖、最主动的沟通桥梁,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铁观音”思政茶工作法的精髓,与其冲泡品饮之道深度契合,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工作方法论。“悬壶高冲”意味着直面问题核心,谈话要有力度和深度;“春风拂面”象征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祛除思想杂念,但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春风般和煦;“关公巡城”体现的是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同志,处理问题一碗水端平;“韩信点兵”则要求珍视每一次交流的余韵,对民警提出的实际困难要竭尽所能、点滴相助,全力打通关心关爱民警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品牌的成功实践表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创新载体与方法,既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既要坚守政治性原则性,又要富有人情味和感染力;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困难,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茗、润心无声,最终达到凝聚警心、锻造铁军、推动工作的根本目的。(许超煌,吴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