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践行雷锋志 薪火相传新时代

青春践行雷锋志 薪火相传新时代

来源:鲁网 2025-09-15 13: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将红色精神传承与理论宣讲实践深度结合,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锋华正茂,赓续荣光”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走进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雷锋精神育人展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以及望花区玫瑰城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以“传承雷锋精神、服务基层群众”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沉浸学习与社区服务,青年学子深刻体悟雷锋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

育人展馆溯初心,薪火相传育新人8月26日上午,实践团首站抵达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雷锋精神育人学院。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成员们详细了解学校自1963年以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历史脉络与育人实践。从最初积极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到逐步构建起“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通过“三进”工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雷锋精神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展馆内一段段历史文献、一张张珍贵照片,记录着学校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的坚定脚步,也展现出雷锋精神在一代代“抚油人”身上的传承与发扬。

(图为讲解员向团队成员讲解)

纪念馆里悟初心,青春闪耀雷锋志当天下午,实践团转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开展沉浸式学习。纪念馆以“先锋少年”“模范工人”“伟大战士”三大展区为主线,通过文献实物、互动影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雷锋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尤其是《雷锋日记》手稿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一句,深深触动每一位成员。雷锋用他22岁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向善”的价值追求。在多元价值观交织的今天,雷锋精神依然闪耀着跨越时代的光芒,成为引领青年坚定信仰、矢志奋斗的精神灯塔。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雷锋纪念馆)

社区服务践初心,就业帮扶暖民心8月27日,实践团走进抚顺市望花区玫瑰城社区,将学习感悟转化为服务实践。围绕“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导向,团队组织开展就业帮扶宣传活动,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传递最新就业政策与市场信息,提供简历修改、面试技巧等一对一指导。活动还邀请当地企业代表到场分享行业趋势与用工需求,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许多居民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为他们拓宽了就业渠道,更增强了重新就业的信心和勇气。

(图为团队成员在玫瑰社区宣传)

实践收获明初心,躬身力行显担当

通过三天的实践活动,成员们不仅系统了解了雷锋精神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更在社区服务中真切体会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现实意义。大家认识到,雷锋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中——无论是刻苦钻研的“螺丝钉”精神,还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善行义举。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此次实践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也是一次成长的历练。队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主动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以雷锋为榜样,立足专业、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化与社区、学校的合作,探索更多可持续、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模式,推动雷锋精神在青年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