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特应性皮炎日:关注2型炎症,共筑皮肤健康屏障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赛诺菲在京举办特应性皮炎科普沙龙暨《特应性皮炎365问》分享会,旨在通过权威专家科普、患者及家属分享,向公众普及特应性皮炎的科学知识和诊疗理念,提升社会对特应性皮炎的关注,共同促进皮肤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世界特应性皮炎日:关注2型炎症,共筑皮肤健康屏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4 15: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14日是第八个“世界特应性皮炎日”。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赛诺菲在京举办特应性皮炎科普沙龙暨《特应性皮炎365问》分享会,旨在通过权威专家科普、患者及家属分享,向公众普及特应性皮炎的科学知识和诊疗理念,提升社会对特应性皮炎的关注,共同促进皮肤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特应性皮炎科普沙龙暨《特应性皮炎365问》分享会在京召开。(图片由会议主办方提供)

近年来,特应性皮炎(AD)在我国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全国范围已有约7000万特应性皮炎患者,涉及各年龄段。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瘙痒、干燥、皮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也被称为皮肤科“一号疾病”。因其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且易合并多种共病,患者常承受躯体和精神双重压力,其家庭也面临沉重负担。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郭阳表示:“皮肤健康不仅关乎个人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也牵动着千万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幸福感,是‘健康中国’不可忽视的一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和发展境况,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我们很荣幸支持《特应性皮炎365问》科普推广,帮助更多人科学地认识特应性皮炎,提升全民皮肤健康水平。我们也期待联合更多医疗机构、爱心企业及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崔勇教授指出:“近些年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界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逐步深入,新型治疗方式不断涌现,我们有信心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理和长期管理,帮助患者重拾健康——这是医患共同的目标。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学分会自2024年发起了‘皮肤健康三年行动’,科学普及就作为其中重要的工作板块,尤其是《特应性皮炎365问》凝聚百余位皮科专家的智慧,涵盖了认知、诊断、管理等各个方面患者关心的问题,体现了医学的人文关怀。希望藉此书,在医患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助力提升特应性皮炎防控水平,共筑皮肤健康屏障。”

赛诺菲特药中国区总经理纪娴表示:“近年来,特应性皮炎等免疫相关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赛诺菲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构筑免疫领域强劲管线,加快引入突破性创新疗法并不断拓展适应症,为医患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同时,我们携手各方,积极开展健康科普等公益行动,提升公众疾病认知,推动科学健康理念的普及。未来,赛诺菲将继续以多元创新的形式推动健康科普,为中国患者焕发生命光彩而不懈努力。”

“孩子湿疹很正常”、“长大了就会好”——面对孩子反复皮损、出疹和持续瘙痒,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误区。事实上,特应性皮炎并非可自愈的普通湿疹,需要科学治疗、长期管理。“我从小起疹子,一直被当作湿疹治疗,直到13岁才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活动现场,一位患者分享道,“尽管间断地控制住了症状,但18岁后病情复发且加剧,全身暴发了严重的皮损。”

崔勇教授介绍,“湿疹”并非精确的医学诊断,而是对一类皮肤表现的形态学描述。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已明确特应性皮炎属于2型炎症性疾病,除了皮肤症状,很多患者还伴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2型炎症相关共病。IL-4(白介素4)和IL-13(白介素13)是2型炎症的关键和核心驱动因子,也是诱发炎症反应的重要"开关"。通过精准靶向作用于2型炎症的核心驱动因子,不仅有利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也有利于共病管理。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