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相约蔚蓝,山东塑强蓝色新引擎

与世界相约蔚蓝,山东塑强蓝色新引擎

来源:鲁网 2025-09-12 15: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已落下帷幕,但论坛构筑的“链接”仍在延伸。

“今后会积极推动俄罗斯、日本、韩国的涉海会员政府来参加该论坛。”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秘书长林秉镇说。

马尔代夫渔业和海洋资源部副总干事亚当·马尼克打算在青岛再多留一天,想实地考察几家企业,寻求合作机会。

“我们有希望在中国建厂,青岛是入选城市之一。”比利时艾珂泰凯公司总裁威姆·沙利说。

……

向海图强,共谋海洋繁荣,不只是山东乃至中国的夙愿,更是全世界的共鸣。这个以“海”为名的盛会,掀起了共筑美丽丰盈海洋的新篇章,全世界志同道合者正擘画未来海洋新图景。

向蓝色经济要增量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期间,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名嘉宾齐聚青岛西海岸新区。众多国外嘉宾千里迢迢赶来背后,海洋在人类生存发展中已发挥重要作用。

论坛期间,国家海洋局公布的一组数据引人注目:全球约有4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范围内,海洋产业为超过3亿人提供就业机会。海洋孕育着地球上80%的生物资源,蕴藏着地球上45%的油气资源,海上风电、潮汐能、波浪能等开发潜力可达全球电力需求的10倍。

基于这样的事实,向蓝色经济要“增量”成为论坛的热词之一。

论坛期间,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邀请了26名约旦嘉宾、20名德国嘉宾及巴基斯坦等多国代表参会,其中不少物流公司是为了和青岛企业实地对接而来。

“前期我们已联合山东省贸促会、青岛市政府,为德国企业对接了山东省内尤其是青岛市的海洋产业企业,并完成线上初步沟通,帮助企业提前锁定合适合作伙伴,以实现高效对接。”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山东代表处首席代表刘寅表示,来自德国、约旦、巴基斯坦的物流企业在座谈会上直接洽谈业务、规划合作。她预计,3到6个月内便可看到合作成效。

一系列以“合作”为目标的活动在论坛上紧锣密鼓推进。

在“蓝色新航程——国际海洋产业经贸合作对接会”上,德国、沙特、埃及等15个国家(地区)200余位代表参会,150余家中外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在“绿色低碳材料技术革新 构筑海洋可持续发展”闭门会上,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与比利时艾珂泰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动比利时艾珂泰凯防腐涂料项目在新区落地。

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汇聚了450余家国内外企业与科研机构,吸引8万人次观众观展,专业参观团达290余个,达成各类合作意向200余项,实现交易额8000余万元……

“放眼全球,蓝色经济正逐步崛起,成为推动创新、促进贸易、拉动增长的核心动力,以蓝色经济为纽带促进国际合作至关重要。”马尔代夫渔业和海洋资源部国务部长阿姆扎特·艾哈迈德说。

勠力打造海洋强省的山东,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1.8万亿元,15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山东以此次论坛对话世界,正加快海洋经济转型,寻求海洋产业新增长点,朝着海洋生产总值2万亿的目标奋进。

向深蓝要未来

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很多“宝藏”等着人类去开发。从此次论坛看,向海洋要“未来”,已成为共识。

在“蓝色宝藏——海洋矿产勘查开发对接会”上,全球海洋矿产领域顶尖院士、国际组织代表和行业精英,围绕深海多金属矿产勘查与开采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勘探装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前沿领域,开展深入交流洽谈。“海洋稀土资源量为全球陆地稀土的数千倍,推测为最先开发的深海矿产之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学法认为,深海采矿时代到来为时不远,全球深海矿产已由勘探向开发转变。

这一对接会的设置,令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乃胜倍感振奋。“从浅近海走向深远海,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包括海水养殖、矿产资源、环境修复、未来的深海远洋产业,许多刚刚起步,在这方面,青岛乃至山东如何做一面旗帜,成为先遣队,值得思考。”李乃胜表示。

人类对海洋的深挖,正让“蓝色想象”拥有更多可能。

论坛期间,逢时科技与挪威阿克海洋生物启动降血脂药物CaPre战略合作,携手“向海问药”,共同研发全球第17款海洋新药,这标志着全球首款磷虾油海洋药物研发进入新阶段。

据了解,此前为了研发这款药物,挪威阿克海洋生物已耗费十年,投入超一亿美金,急需寻求合作伙伴。逢时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阿克研发的基础上继续合作,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助于两家企业一起腾飞,相互赋能,相互成就。

“深海资源利用不仅关乎当代,更关乎人类的未来,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深耕‘蓝色宝藏’,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局长邬长斌说。

放眼山东,陆域面积15.81万平方千米,毗邻海域面积约为15.86万平方千米。几乎与陆地面积相当的“海上山东”,潜力巨大。仅海洋矿产,2024年山东实现增加值208亿元,居全国第一。

在全球陆地资源紧张的当下,海洋资源的开发可谓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此次论坛积极探寻这一课题的“解题思路”,释放了向深蓝要未来的信号。山东正携手与世界一道,共同寻求这一课题的最优解。

守护海洋健康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源,与此同时,海洋生态问题也日渐显露。论坛上,除了海洋经济、海洋宝藏,海洋生态也成为参会人员提及的高频词汇。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

论坛期间发布的一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海洋吸收了地球上30%的二氧化碳和90%的人类工业革命以来产生的额外热量,海洋碳汇能力是热带雨林的5倍,储存了地球上38万亿吨碳,是陆地碳储量的50倍,有效减缓了全球变暖速度。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气候调节器,产生了地球上50%的氧气,提供了大气中86%的水蒸气。

面对海洋如此强大的生态功能,保护海洋、让海洋更健康刻不容缓。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展开深入对接,会议整整持续了4个小时,比计划结束时间晚了1个小时,海洋保护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无论你身处何地,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海洋,可持续蓝色经济便无从谈起。”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呼吁深化全球海洋合作交流,推动海洋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围绕海洋全球治理,此次论坛达成一系列共识——《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号召全球海洋青年勇担使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创新突破海洋科技,促进互鉴传承海洋文明,践行绿色守护海洋生态,深化协作推动海洋发展,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守护蓝色家园注入青春动能;《全球蓝色伙伴关系青岛倡议》诚邀全球伙伴深化合作,共同构建以城市为核心载体的蓝色伙伴关系网络;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蓝色经济发展联盟启动,将构建区域“政策对话—技术转移—产业对接—金融支持”全链条合作平台,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山东发起的这场蔚蓝之约,集结了全世界依赖海洋、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的志同道合者。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创新“蓝色药库”、开发“蓝色宝藏”,可谓全世界的热望。山东以“海”之名,呼朋唤友,一呼百应,正在全球海洋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场论坛所发出的“海之音”“山东之声”,正越传越远。山东正与世界一道,向蔚蓝进发,经略海洋,塑强蓝色新引擎,擘画未来海洋新图景。

编辑:郑楚翘 校对:汤琪 摄影:黄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