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葡萄酒的40年深耕

贺兰山下葡萄酒的40年深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1 14: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里,紫黑色的葡萄串上凝着露珠,在秋阳下泛着琥珀色的光。风掠过田垄,带起几缕葡萄叶的清香——40年深耕酿出的不仅是琼浆,更是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围样本。

在银川市永宁县宁夏恒生西夏王酒业技术中心,主管李梅向记者展示今年新推出的中殊无醇葡萄酒。这款酒的诞生,正是宁夏葡萄酒产业40年突围的缩影——通过低温真空脱醇技术精准去醇,结合分子锁香工艺保留葡萄原生果香与单宁风味,彻底破解了传统无醇葡萄酒"无醇即无味"的行业痛点。酒精度控制在0.5%vol以下的它,既契合健康消费趋势,又以不输常规葡萄酒的品质,完成了从"妥协品"到"新品类"的跨越。这样的创新底气,正源于40年来宁夏葡萄酒对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持续打磨——从原料到工艺的每一步精耕,都让每一滴酒沉淀出稳定的品质底色。

这份对"根"的坚守,在宁夏葡萄酒产业里正生长出更鲜活的表达。

转过山坳,志辉源石葡萄酒庄宣传部贾进财说道:"我们要酿出更符合中国人和老百姓口味的酒。"他的话很实在,像车间里正在发酵的酒液——没有花哨概念,只有对"合适"二字最朴素的坚持。

这种朴素的坚持,背后是产业链全环节的托举。从贺兰山东麓的种质资源圃出发,科研人员正筛选着耐寒旱盐碱的新品种,把"中国风土"的基因注入每一株葡萄藤;27.3万亩高标准种植基地里,统一的栽培规程让葡萄串大小、成熟度整齐得像量过——这里占了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45%;车间里,"一品一码"追溯系统让每瓶酒的生产轨迹清晰可查,3条地方标准的出台,把生产质量控制得更有准头。

"银川市葡萄酒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围绕全链条凝聚合力、推动产学研融合,全面提升品质与品牌影响力。"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孙晓明的话,点出了这条产业升级的关键。高质量发展,终究要靠实打实的"质"。

这些扎扎实实的"质"的积累,最终都变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心、产业发展的底气——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就藏在每一杯醇厚的葡萄酒里,藏在每一次对品质的安心选择中。(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马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