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保护雪豹,我们可以在它们的主要活动区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限制采矿、过度放牧等破坏栖息地的行为;利用红外相机、卫星追踪等技术,掌握雪豹种群数量和活动规则,提供科学数据支持;还要动员公众多参与,通过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
「溯源区域生态,共迎动物回家」公益项目研习活动的尹尊汉同学和小伙伴们展示分享了他们的“雪豹回归”救助“路线图”,也标志着“助青少年救地球”公益项目的顺利收官。
项目回顾
四大主题助力青少年环保行动者成长
活动启动当天,欧文同学作为本次公益活动的联合发起人之一,也分享了他的动物保护及公益参与故事,他说,“保护不仅仅是科学家或者护林员的事,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希望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年轻的朋友了解自然,从而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行动中。”
从2025年4月启动以来,项目已经连续开展了“哺乳动物”、“湿地鸟禽”、“荒野历史”、“暑期研习”四场主题活动,共有将近100名学生分主题参与了活动。
每一个主题招募了热心公益的中小学生志愿者参与,并为学生设计了专家讲座和丰富的体验活动,如麋鹿苑的湿地哺乳动物与鸟禽分享与观察、猫盟的保护实践、环境诉讼与庭审等,项目还特别邀请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耕作为特邀科学顾问,并做了《麋鹿回归》的主题分享。
在完成学习后,每个主题还为学生设置最终的实践考察任务,期望他们用团队合作的方式,针对某一环境或动物保护议题进行更深入地挖掘,并呈现他们的思考与未来行动方向。
实践考察任务,让学生从思考者变成行动者
“哺乳动物”主题研习的实践考察是“为无告的大自然:模拟动物法庭”,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受威胁的动物、人类、辩护律师、陪审员等角色,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环境问题,了解问题解决的复杂性和综合博弈,项目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刘润华副局长全程参与并做普法指导。
“湿地鸟禽”的参与者是更低年龄的学生,他们的实践考察也更生活有趣。通过制作麋鹿苑鸟类图鉴和人工喂鸟“冰棍”,学生们将所学习的鸟类保护知识传递给了家庭的其他成员及更多公众。
“荒野历史”和“暑期研习”组的学生在学习了解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历史、成功实践与措施等知识后,基于所学的“水地图”理论,选择了“生物多样性恢复”、“清洁的水和空气”、“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话题,在研究、分析和讨论后,绘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和动物保护地图,分享他们的观念与感悟。
项目展望
助力珍·古道尔博士的环保事业,扩大希望版图
“当听到麋鹿重新回归、种群不断扩大的故事,我们还是挺自豪的,但也更加明白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是一件非常复杂、需要大量投入的工作。作为学生,我们还没有专业能力投入到一线的保护工作中,但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行动,还是可以慢慢地带来改变。”
活动的联合发起人欧文在7月最后一期活动中与大家特别分享道。
的确,就像著名动物行为学家、联合国和平使者珍·古道尔博士所常说的那样:
“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改变。”
“助青少年 救地球”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初衷,致力于让每个孩子从小就成为公益事业的行动派和贡献者,成为未来推动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溯源区域生态,共迎动物回家」公益项目的收官,并不意味着“助青少年 救地球”的止步,而是助力更大范围青少年环保领袖培育的开始。
2024年11月,当珍·古道尔博士受邀担任中信保诚人寿特别环境顾问时曾特别强调,年轻人是她依然怀揣“希望“的理念,她希望“助青少年 救地球”能够在青少年们心中一颗颗绿色种子,最终成长为可以提供荫蔽的茂密森林。
希望通过“助青少年 救地球”项目的持续开展,传承珍·古道尔博士的保护精神,支持更多青少年成为未来负责任、有共情、能积极行动的行动者,影响更多人、带动更多人,推动积极改变的发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