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担当 创效守初心

来源:环球时报
2025-09-07 13: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在各行各业的奋斗图景中,也总有女性以坚韧与智慧书写不凡。如果有人问,什么样的女性最动人?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多半会说“板正女子”。

“板正”啥意思?北方方言,整齐规矩、端正得体;职场上,形容扎实靠谱、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在青岛港码头现场,就有这样一群“板正女子”:她们在创新前沿推进港口智能化升级,百余次攻关也始终坚守;她们在维修一线保驾护航,无论严寒酷暑、深夜凌晨,随叫随到是常态;她们在服务现场推进标准化建设,收获连连好评……大港公司流机队设备主管孙日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从分不清零件名称的青涩学徒,到精通机械与信息化的“双料技师”,到带领团队突破技术难关的创新带头人,孙日新用独特的“板正劲儿”,将十余年的青春浸在了设备维修的油污里,把看似平凡的维修岗位,走成了闪闪发光的奋斗路。

“板正”重在坚守,用初心诠释担当

2011年,刚走出校门的孙日新被分配到青岛港,从事设备维修工作。面对满地的机油、刺鼻的柴油味,还有比她年长几十岁的“老师傅”,这位年轻的女职工一度打起了退堂鼓,旁人的嘀咕也让她夜里翻来覆去:“一个姑娘家,能行吗?”

可很快,她就被老一辈港口工人那股敬业精神感染了:凌晨三点接到故障通知,老师傅捞起衣服就往码头跑,趴在车底修到天亮;设备保养时,老师傅会用棉布把零件擦得发亮,边擦边说“这铁家伙跟人一样,你对它好,它才肯出力”……看着老师傅们额头的汗、手上的茧,还有那份对工作不掺半点水分的认真,孙日新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坚守。

她开始跟着老师傅们“泡”在码头,在油污中找问题,在螺丝里找门道:蹲在设备旁记参数,油污蹭到脸上也顾不上擦,生怕漏了一个关键数据;抱着专业书啃到深夜,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到处请教;每修好一台设备就手绘线路图,把易出故障的节点标得清清楚楚,为下次维修留好“线索”。

渐渐地,孙日新能独立处理复杂故障,成了班组里值得信赖的“女维修”。一个寒夜,刚回到家的她接到设备故障电话后,二话没说立即赶回码头,戴上头灯,借助滑板钻进设备底部,在零下的温度里连续作业半小时,终于排除了故障。当设备重新启动、码头重现灯火时,同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这女子,板正得很!”

“板正”贵在创新,用攻坚造就不凡

随着港口生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新设备投入使用,孙日新开始思考:能不能让设备实现远程监控?那时的她,对信息化领域几乎一无所知,多方质疑渐渐袭来:“机械维修岗位,能搞好信息化吗?”“这不是一日之功”“要不别折腾了……”

“不会,咱就学!”孙日新偏不信这个邪,带着同事们一头扎进研究里,白天在码头对比设备参数,晚上啃专业资料,常常“白加黑”“5+2”连轴转。夏日炎炎,地表温度超过40℃,他们在设备旁一待就是几小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冬夜寒风,依然在办公室、码头来回跑,手上的老茧被冻得开裂也没发觉,终于研发出流动机械远程监控系统——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大幅提升了安全保障水平。

这让孙日新更坚定了“技术创新”的信念。2025年,她带领团队发起了一场“旧设备拆解重生”攻坚战:选取两台服役超过10年的机械设备,进行全拆解、全保养、全复装。从2000多个零件中,她发现了6处潜在隐患,其中一起升油缸销座裂纹,若未及时修复,极有可能导致整机返厂。接下来的两个半月,她带领团队逐项攻关,全面提升老设备性能,节省了大笔维修成本,有效保障生产不断不乱。

【责任编辑:许聃】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