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焕新途,笃行再启程:青年团队因势而动,以文创绘山海、承泥艺,助力海胆产业与旅游发展

乡村焕新途,笃行再启程:青年团队因势而动,以文创绘山海、承泥艺,助力海胆产业与旅游发展

来源:鲁网 2025-09-06 15: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在于激发乡村自身发展动力,促使自然优势、文化特色与产业进步协同共进。近期,广东财经大学“捷胜远航”实践团怀着对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捷胜镇的长久关注,开启了第二年的深度探索之旅,以切实行动为这片土地的振兴贡献力量。秉持“因势而动”的理念,实践队此行实现双管齐下:一方面,运用影像记录山海交融的自然景致,借助文字梳理非遗泥塑的人文脉络,让捷胜镇的生态魅力与文化韵味得以系统留存;另一方面,聚焦海胆产业升级和旅游业品质提升,打算通过文创设计优化产品包装、打造特色体验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以持续深耕的姿态,为捷胜镇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图为捷胜镇蔡氏宗祠

影像留景促振兴:捕捉落日海滩美景 筑牢文旅生态基础

在深耕的道路上,自然之美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实践队扛起摄像机,奔赴海岸,只为把落日余晖、海浪轻吻沙滩的瞬间定格成振兴画卷的生动注脚。实践队成员以青春的视角记录捷胜镇的自然风光:在石头村捕捉远山含烟与错落民居相互映衬的人地和谐画面,在玫瑰银滩记录海浪奔腾、银沙闪耀的壮阔景象,为当地文旅产业储备了鲜活的视觉资料和创意灵感。

图为捷胜镇石头村落日

图为捷胜镇玫瑰银滩

古建探韵承文脉:精拍特色遗迹 深挖人文内涵助力传承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而古建筑正是文脉延续的关键载体。实践队成员用脚步丈量捷胜古城,用心感受捷胜深厚的文化气息。镜头下,古建筑墙面、梁柱的老化痕迹清晰可辨,但这些真实的状态恰恰保留了最本真的历史信息——从建筑结构到装饰细节,都在默默诉说着捷胜镇的发展历程,为实践队理解当地文化底蕴提供了坚实的实物支撑。

图为非遗捷胜泥塑

图为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交流文创现状

此外,为充分了解并对接政府方面的发展需求,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多位老师特意来到捷胜镇,与捷胜镇政府干部举行座谈会,就当地在文旅推广、产业赋能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展开深入探讨,以确保后续实践行动精准契合地方发展规划。

图为团队设计的文创钥匙扣

图为团队部分文创样品

图为捷胜镇政府与实践团及指导老师开展座谈会

图为捷胜镇政府工作人员与团队及指导老师合影

作为在当地深耕的第二年,团队始终紧盯乡村振兴的目标,以“因势而动”为指引,让自然之美成为文旅开发的“素材宝库”,让古建筑与泥塑文化成为文创设计的“灵感源泉”,让精准对接的需求成为产业升级的“行动指南”。实践队将带着此行的收获,把镜头里的风光、笔端的文脉、座谈中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文创设计成果,助力海胆产品打造地域品牌,推动文旅项目融合自然与人文特色。乡村振兴的深耕之路永无止境,捷胜实践队将持续以创意赋能,让这片土地的山海韵味、文化灵魂,在产业振兴中绽放更持久的魅力。

(通讯员:许伟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