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心说丨高水平双向开放的精彩从何而来?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高水平双向开放的精彩从何而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6 10: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全球最重要的对外投资国和利用外资国之一。这样的绩优型选手哪里去找?

“十四五”期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大的台阶,2024年达到6.16万亿美元,比“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底,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占全球对外投资比重增至7.2%。这些成绩是在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升温,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取得的,不仅殊为不易,更有善作善成的秘诀。

做优系统集成。“买全球、卖全球”不能靠企业单打独斗,需要系统集成的双向开放作保障。在制度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加强研发、生产、物流、营销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经贸短板为强项,化开放洼地为高地。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中国与世界贸易联通的“数字门户”。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监管模式,让全程物流“一次申报”“一单贯通”。在系统集成的保障下,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市场采购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强化创新赋能。中国产品在全球卖得好,不能总靠薄利多销,需要不断想出金点子,打造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创意和服务。

“义乌造”能在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当中创造佳绩,是科技加持下从设计端到生产端再到销售网络智能化的全面转化。小商品背后是中国制造和产品竞“智”逐“新”的大发展。2024年,中国对外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2025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2%。与“十三五”末的2020年相比,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增长38%,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增长近四成。

放大合作力量。“十四五”时期,中国不断优化和创新开放模式,汇聚合作力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启动实施;《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逐步推进,中国同全球南方国家地区的自贸协定不断增加、升级……

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链博会,成为中外经贸合作的桥梁纽带。“十四五”期间,“一带一路”软联通、硬联通、新联通作用更显,中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从2021年的2.7万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7%,占整体贸易的比重由45.3%提高到了今年上半年的51.8%。

从5万亿到6万亿美元,中国用五年时间把外部逆风转化为内部动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增长胜势。当“十四五”收官之钟声即将敲响,中国没有慢下脚步,而是以更开放的制度、更澎湃的创新、更包容的合作,把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文丨魏亮)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