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花飞溅似流萤 沉着冷静筑牢钢铁防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5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电流再稳半格,手腕别晃。”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生产保障大队管焊二班电焊工叶文庆的声音透过防护面罩传来,沉稳得像车间里的钢铁支架。此时青年焊工王维莞刚焊完一条输油管线,自以为焊缝平滑,却被叶文庆用手电筒照出三处微裂纹。“咱们焊的不是普通铁管,是油田的'血管',一滴油漏不起,一丝缝不能有。”叶文庆不再言语,只是带着他把管线细致的进行焊接,直到王维莞的手“稳如泰山”。

在杏北联络线的一处施工现场,弧光闪烁如星辰,焊花飞溅似流萤。53岁的叶文庆正俯身在一段管道前,戴着护目镜的眼睛紧盯手中的焊枪。旁边31岁的王维莞屏息凝神,额头上沁出的汗珠顺着安全帽带滑落——这是他拜师叶文庆后第一次进行独立焊接。

叶文庆是厂里出了名的“焊王”,经他手的焊接零事故,手上的老茧比焊渣还硬。青工王维莞由于年轻,总抱着"焊得快就是好"的想法,经常被叶文庆“挑刺”:“你看这咬边,像不像给管线留了道伤口?”他边说边用砂纸磨掉王维莞的“作品”,重新演示时,焊枪角度、运条速度、电流调节,每个细节都像教科书般标准。

如今的王维莞早已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他焊接的管线在厂里次次达标,他的焊缝成了车间的“样板活”,在厂电气焊工技术技能竞赛中,斩获个人优胜一等奖。这对相差22岁的管焊师徒,用近700多个日夜的坚守,在油田的“钢铁脉络”上刻下了传承二字。(张文鑫)

【责任编辑:许聃】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