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井冈山,苍翠欲滴。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星火先锋队实践团在井冈山“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深度访谈,调研。探寻到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实践。
神山村:八旬老人的家风坚守
在神山村,82岁的胡玉保老人每天清晨都会到自己的果园劳作。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照料那些桃树和梨树。"劳动让人踏实,"胡爷爷说,"现在的孩子避免不了会有贪玩之心,所以更要注重家教。"
图为星火先锋队队员采访胡玉保
胡玉保特别重视对电子设备和打牌行为的管控。这种严格的家教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他的后辈中,有四人从事教育工作,子孙个个事业有成。更让他自豪的是,他的外甥和外甥女都成为了党员干部。"我经常告诉他们,要作风优良,为人民服务。做人要规范,一生不做昧良心的事。"
改革开放后,胡玉保分到了土地,种上了桃树和梨树。儿女多次提出要接他到城里安享晚年,都被他婉言谢绝。"我就留在这里,扎根青山,这里让我感到自在自由。"
八角楼:红色血脉的代际传承
在八角楼景区,一位退伍军人带着两个头戴红军帽的儿子参观。这位军人曾在部队服役多年,对红军纪律建设有着深刻理解。"军队建设要务实,不能搞虚的东西,"他说,"当初参军就是为了锻炼体魄,磨炼意志。"
图为星火先锋队队员采访退伍军人
他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奶奶经历过抗日战争,曾告诉他几名新四军战士与队伍走散后,走到农户家时的情况。"农户热情招待,但战士们坚守纪律,连水都不肯多喝,只说我们只喝几口水就可以了。"这种纪律意识至今影响着他,遇到有困难的群众时,他总会伸出援手。
龙江书院: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思考
在龙江书院,一位曾经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公务员分享了他的见解。
图为星火先锋队队员进行采访
这位公务员表示,有的教师为了博人眼球,会说一些不符合社会价值的观点,这可能扭曲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好在最近已经有所整改。党员需要更严明的纪律,大学生也需要正确的引导,在繁杂的信息中保持独立思维。"
故居:廉洁自律的生动教材
在故居景区,一位路人谈到对党员干部的期望:"干部要始终做到做的比说的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一观点得到了一位老爷爷的认同。
这位爷爷从小接受爱国教育,学习过《朱德的扁担》、《八角楼的灯光》等经典课文。"纪律建设最重要的是取得百姓的信任,"他说,"我家一直强调以身作则的家风。"
图为星火先锋队队员进行采访
他回忆父亲在位时,办公室有大把铅笔,却没有一支被私用。退休前,他从事党内教育宣传工作,经常在党组织内部发现并及时纠正纪律作风问题。
黄洋界:红色记忆的时代共鸣
在黄洋界,一位奶奶告诉记者,她是受爱国红色电影《热血河山》的影响来到这里的。"影片激发了我对红色文化的向往,"她说,"这次来亲眼看看,发现历史与影片呈现的很吻合。"
奶奶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接受过较多红色教育。"红军纪律观念对我影响很大,"她说着,眼中泛起泪光,"在艰苦年代出生让我对红军更加敬畏。"
她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她住在南京郊区时,外公是教书先生,在家周围栽了很多香樟树。当共产党军队来的时候,他们纪律严明,连房间都不进,自己在院子里打地铺,临走时还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图为星火先锋队队员与奶奶攀谈
采访结束时,奶奶深情地说:"希望年轻一代能继续努力,继承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
通过这次深入采访,星火先锋队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井冈山的红色基因不仅存在于历史记忆中,更在千家万户的家风传承中焕发着新时代的光芒。党的纪律建设通过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已经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讯员:刘思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