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张大爷看着卸在地头的烟用肥料笑眯了眼;屋檐下,李奶奶接过新办的银行卡连声道谢;堂屋里,陈大爷捧着法律手册反复翻看着…… 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群烟草人始终将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以“银发关怀”为抓手,把一件件实事办在老年朋友的心坎上。
物资上门 “减奔波”,肥到田间解农忧
“多亏你们把肥料送上门,不然我这不会骑车,又要转托好多人!”田埂边,张大爷拍着技术员老田的肩,满是感激。种烟多年的他曾是烟区有名的“老把式”,但是山路险峻,骑车危险,往年烟用肥料季,他得托人拉肥,再扛20斤的袋子往田里送,一趟就累得直喘,运输肥料成了他的“头等愁事”。
摸清老年烟农“运输难”的痛点,初春挨家挨户摸排,建起“烟农需求台账”,肥料旺季开着小车把肥料送到田间地头,到了还会蹲在田埂上,手把手指导,反复叮嘱细节。
(烟叶技术员(左)在田间指导老年烟农)
看着田埂边整齐的肥料,张大爷笑着说:“现在省心多了,这‘银发关怀’真是送到了我们心坎里!”曾经的“运输愁”也已消散。
银行入户 “少跑腿”,卡到手中便民生
“不用往县城跑,家门口就办好卡,真是太方便了!”屋檐下,李奶奶摩挲着刚办好的烟款结算银行卡,笑容灿烂。她和老伴住在山坳,子女在外务工,不识字、眼睛不好的她,去镇上的卫生院都要请邻居帮忙,更别说跑十几公里外的县城银行。之前因为没有专用卡,烟款只能代转,即慢还担心出岔子,这事儿成了她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
因为不少老年烟农都有 “怕跑腿、不懂流程” 的办卡难题,烟草部门主动牵线,对接当地银行说明特殊需求后,带着银行专员一起往烟区跑,在村委会的活动室、烟农家里设起临时办卡点。
(烟叶技术员(左)给老年烟农讲条款细则)
办卡时,技术员帮老人填资料、读条款,还叮嘱着:“您看,烟款到账会有短信提醒,千万别给陌生人说密码。”老人在们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普法到家“破困惑”,法护银发安农心
“以前总怕有人上门骗钱,现在听你们讲了法律知识,我心里就有底了!”大门口,陈大爷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手指轻划案例书面。种烟多年的他,这两年听说周边有老伙计“被人以‘代缴烟叶管理费’‘保证高价收烟’骗了钱”,吓得他心里总犯嘀咕:“到底啥是正规的?遇到骗子该咋办?”
深知他们“信息偏、防骗弱”,技术员组成“普法小分队”,开展进烟区普法行动,带着资料往家里跑,在田间地头,用“拉家常”的方式普法,把普通骗局拆解得明明白白,还现场教老人们 “看收购人员的工作证”“留存交易单据”,万一遇到问题该找谁。
(烟叶技术员(左一)上门给老年烟农普法)
技术员们会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他们,在不同季节提醒“别买假农资”、“别卖‘人情烟’”,普法跟着农时走,老人们听得懂、记得住。
从田间地头的肥料,到手中的银行卡,再到心里的“法律定心丸”,长阳烟草部门的“银发关怀”没有停留在口号里,而是化作了一次次上门、一遍遍讲解、一件件实事。这份关怀,解了老年群体的“忧”,暖了群众的“心”,也让“尊老、爱老、助老”的融融暖意,在长阳的青山绿水间缓缓漾开,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晕染出温暖底色。
(文/图 唐韵迪、张五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