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中铁十局同赛高速项目以一场绿色与筑路攻坚相融合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这一理念的时代内涵。
同仁,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G0611张掖至汶川高速同仁至赛尔龙(青甘界)段公路(简称同赛高速公路)便由此出发,连接青海和甘肃两省,是青海省高速公路网“三纵、四横、十联线”中“纵一”张掖至汶川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是交通运输部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
项目地处青海省黄南自治州河南蒙古自治县,平均海拔超3600米,部分路段穿越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麦秀保护分区、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沿线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敏感点多,对复绿工作质量效率要求格外高。项目全长204.5公里,中铁十局承建标段全长17公里,施工内容包括大、中、小和通道桥各类桥梁13座,房建单体建筑17栋,房建面积13133.5平方米。
边建边绿,守护生态屏障
面对高寒缺氧、植被生长季短暂的严峻挑战,中铁十局秉持“生态环保优先”理念,将绿色施工贯穿始终,从临时用地选址、取土场选址,到施工前期的草皮剥离、腐殖土集中存放养护,再到过程中的“边建边绿”,每一步都体现了对高原生态的呵护。
由于不同段落间的海拔高度、地质构造以及边坡坡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确保绿化效果与环境条件相适配,项目团队量身定制了复绿方式。
5米以下边坡优先采用铺草皮的方式进行复绿,将剥离的草皮假植回铺于便道边坡、场站等临时用地,使施工场地与项目周边自然景观融为一体。5米以上边坡则优先选用拱形骨架,安装填方拱形骨架预制块,回填种植土。种植土回收利用率达到85%,做到及时回收利用,工完料净,绿色施工。取土场在使用结束后,及时对裸露区域实施复垦,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的草种,恢复地表植被,同时在周边设置截水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泥沙流失。
在草籽选种过程中,充分考虑海拔与气象条件,选择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等适合高原生长的植物,并进行植物种类的配置。绿色植物生长成型后,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能够抑制水土流失,使绿化与防护结为一体,同时节省了大量建筑材料,实现最佳防护效果和生态保护目的。
溯源防污,匠心涵养青绿
三江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资源战略储备区,其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中下游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与数亿人民的饮水安全,该地区生态系统极其珍贵而又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许多水源也会因此断流。
为了保护高原珍贵水系,维系“中华水塔”的生命脉动,项目团队在桥梁跨越河流的施工过程中,将作业时间精准安排在枯水季节,最大限度减少对水生态的干扰;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工艺,实现泥浆循环利用;通过砂石分离机与三级沉淀池,将混凝土拌和产生的微量碱性废水收集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用于场站洒水降尘,实现废水零外排;生活污水则通过新建排水管网统一收集沉淀,并定期转运至污水处理厂,切实筑牢水环境安全防线,守护三江源的纯净长流。
为有效保障空气质量,项目团队以系统化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守护三江源的蓝天白云。全面推进混凝土拌合站地面硬化,对进料仓进行全封闭管理,从源头锁住粉尘,料口与料斗侧方安装智能喷淋系统,借助水雾有效吸附悬浮颗粒物;洒水车定时对施工便道及作业区进行保湿降尘,每一辆驶离工地的车辆,都必须经过冲洗设施的“全身沐浴”,杜绝颗粒物带出工地;临时堆存的复耕土一律覆盖绿网,“静默”等待回用,有效防止风蚀扬尘与水土流失。
在这一生态极度敏感的区域,噪声与固体废弃物管控直接关系到高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完整稳定。项目团队优先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先进施工机械与运输设备,对高振动类固定设备加装专用减振基座,有效阻隔振动传播;严格执行车速控制与禁鸣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噪声对环境的干扰;施工剩余物资全部分类存放、妥善保管,建筑垃圾即产即清、合规外运;机械油污及危险废弃物统一收集处理,绝不留给草原一丝“外来痕迹”;办公及生活区全面配备防渗漏型旱厕,生活垃圾分类贮存、定期转运至县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置,实现对固体废弃物的全程管控,全力守护高原澄澈净土。
美美与共,绘就和谐画卷
在这片承载着“中华水塔”重任的高原地区,中铁十局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建设过程中以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实现筑路攻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合共生、和谐并进。
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培训教育,将生态环保的“种子”持续播撒,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在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设立科普宣传牌和标语,向来往人员生动讲述高原生态的珍贵、保护法规的权威以及生态平衡的意义,让全体参建人员在潜移默化中绷紧环保之弦;定期开展“守护三江源”实践活动,通过清理河道周边垃圾、植树、现场巡护等活动,深化建设者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理解与敬畏,让守护“中华水塔”的使命真正融入每一位建设者的日常。
施工过程中,明确禁止随意破坏植被和猎捕野生动物,在各项作业环节,对发现的珍稀野生植物及时报备地方林业主管部门,采取移植等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车辆和人员活动范围,不进入非施工区域的草场、湿地等敏感区域,日常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野生动物时,主动“礼貌让行”;妥善处理厨余垃圾,避免吸引“不速之客”前来觅食。
项目全线驻地设施采取了黄绿相间的迷彩设计,与草场、山峦浑然一体、巧妙融合;河南服务区以蒙古包为灵感,结合现代幕墙与民族花纹,流露出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这里,中铁十局将施工生产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与自然和谐共处,充分彰显了“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生态智慧。
蜿蜒于青藏高原之上的同赛高速公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一条绿色长廊、一条人文纽带,它承载着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雪域高原上的生动写照。中铁十局将继续做“两山”理念最坚定的践行者,持之以恒用绿色与智慧书写充满温度与责任的新时代基建答卷。(韩浪涛、王兵兵、李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