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迎来收官之年,法治中国建设迈向全面深化新阶段。在湖南邵东,一场以法治现代化助推治理现代化的基层实践,正以“责任联动、创新驱动、普法惠民”三大引擎协同发力,交织出一幅法治精神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
责任为基,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
(开展“普法进社区”活动)
法治建设首在落实责任,关键在形成合力。邵东烟草将普法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清单制度,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在法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今年以来,党组中心组开展法治专题学习5次,带动全局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学法氛围。通过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将普法任务分解到专卖、营销、机关等各业务线条,推动实现“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的责任机制。
聚焦开展“走流程、转作风、优服务”系列活动,将业务流程、法律法规和作风建设相结合,不断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累计开展“业务普法讲堂”3期,法治专题竞答覆盖60余人次,有效打破传统普法工作仅由法规部门“单打独斗”的困局。
普法不再是一纸计划、一场活动,而是真正嵌入企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过程,成为干部履职的“必答题”、业务运行的“标准件”,实现了从“软任务”到“硬约束”的转变。
创新为翼,激活普法传播“新引擎”
(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
面对传播环境与受众习惯之变,邵东烟草跳出传统普法路径依赖,突破“传而不通、通而不透”的困境,以创新表达和精准触达实现普法效能跃升。开创“零售户+普法”模式,推动卓然商行等一批便利店从商品交易场域升级为法治传播节点。“普法加油站”借助烟盒喷码讲解、普法展架、短视频等方式,把法律知识自然嵌入购物、取件、闲聊等生活场景,实现“交易即普法”“普法零距离”。
与此同时,“线上+线下”双轨传播体系持续优化。线下依托“普法进驿站”活动,在菜鸟驿站布设“普法角”,粘贴专题普法海报,日均触达300人次,有效降低卷烟非法寄递;线上借助政务中心直播间开设“普法云课堂”,携手政务中心,聚焦当下烟草热点,在政务直播间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单场互动答疑80条,覆盖1.5万人次;利用微信群、“湘烟通”微信平台、东方烟草报等新媒体,推送法律法规知识、典型案例解析、普法短视频,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普法短视频通过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内容也完成“蜕变转型”,从单向条文宣讲转向情景剧、顺口溜、方言短剧等“轻量传播”,从“说教式”转向“服务式”,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参与”。法治建设正藉由这些微而有效的创新,真正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
惠民为本,构建法治民生“连心桥”
普法的本质是人民工作,核心在于让群众有获得感、安全感。邵东烟草始终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导向,将普法与便民服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利用“3·15”“6·29”等重要节点,“普法六进”活动于今年开展以来,累计制作普法展板12块,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1500余人,不断畅通“96368”“12313”热线,构筑起群众监督与法律救济的便捷通道。
普法与民生服务实现了有机嫁接。卓然商行“普法加油站”同时提供惠农信息、普法资料、防诈提示等便民服务,退役军人和党员志愿者成为普法服务中坚力量;云山村惠家便利店开设“便民驿站”“乡村影院”以及“惠农金融服务综合体”,在服务的同时将反诈宣传深入人心;桐江水岸社区便利店打造便民驿站、便民茶歇角,以人情为纽带、以普法为引擎、以服务为基石,在社区中焕发新生。
法治不再是生硬的条文和规则,而是可感可及的保护与服务,是社区中的“法律茶馆”、农村里的“普法清风”、群众身边的“法治暖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营造出诚信守法、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邵东烟草以“三驱协同”之势冲刺“八五”普法收官,收官不代表收场,更在于为下一阶段法治社会建设积累宝贵的地方经验、群众基础与创新样本。法治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唯有持续浸润、久久为功,方能使法治精神如暖阳般,照亮每一处角落、温暖每一个家庭。
邵东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邓诗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