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接力,助推船舶行业发展 中建筑港威海船厂4#码头二期项目交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4 17:3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9-04 17: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建筑港的威海船厂4#码头二期项目正式交工。

从20世纪60年代承建威海船厂高难度的滑道工程,到2011年参建威海船厂3#防波堤工程,再到如今圆满完成威海船厂4#码头二期项目建设,这场跨越六十年的匠心接力见证着中建筑港的发展印迹。

初见:首个滑道工程

威海船厂滑道工程是国内历史上的第一个转盘式滑道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的高难度工程,由中建筑港前身山东省交通厅海运局筑港工程队(以下简称“筑港工程队”)承建。

建设期间,为保证工程顺利推进,筑港工程队总部暂迁威海,全力攻关。威海船厂滑道工程位于山东省威海市金线顶下,包括升船滑道、转盘、船台、横移区等单位工程。工程施工面临难点主要为三方面:转盘滑道岩石基槽开挖,要保证圆弧带坡线形,确保岩体不被破坏,在当时爆破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施工技术难度较大;滑道钢轨铺设精度要求高,现场混凝土浇筑须一次成型;转盘滑道采用无渣整平,控制难度大。

在施工难点多、机械设备少、工期要求紧、质量标准高的条件下,筑港工程队及时开展群众性“比、学、赶、帮”劳动竞赛活动,不断掀起生产高潮,顺利完成转盘基础,升船滑道,横移区、东西船台等施工部分。该工程是筑港工程队成立后的第一大工程,滑道工程的建成,为威海船厂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威海船厂由此成为山东省交通厅海运局的主力船厂。

接力:刷新历史记录

2011年中建筑港承建了威海船厂3#防波堤工程,该防波堤结构形式为沉箱重力式结构,总长1012米,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沉箱直立式结构,由56个沉箱组成。

项目建造初期,建设单位采纳了项目团队建议,将该工程打造成兼具防波堤和码头两种功能的海上平台,并安装了系船柱和护舷,真正具备了停靠大型船只的功能。威海船厂3#防波堤工程于2015年初完成交工验收,

2016年6月3日,威海船厂3#防波堤首次停靠了一艘3万吨级散装货轮,这标志着威海船厂3#防波堤做为码头功能已经开启。

该工程的施工建设刷新了中建筑港直立式防波堤建造沉箱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造价最高、施工水域最深等四项记录,也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传承:攻坚克难的海上“作战”

2024年9月,中建筑港启动威海船厂4#码头二期项目建设,该项目作为威海船厂整体搬迁扩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船舶总装厂的现代造船模式进行规划和建设,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并被列入国家船舶工业总体发展规划,对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促进北方船舶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施工环境复杂,在复杂环境下,重力式方块结构建设更是难上加难,需要将数百块重达数百吨的混凝土方块,在近海完成精准定位与安装。临近冬季,每天不足6小时的有效作业窗口,催促着建设者与时间赛跑。

为确保项目按时交付,中建筑港建设团队优化施工方案,采用陆上方块吊装工艺,延长有效作业时间。项目团队采用“三班倒”轮班作业制度,开启24小时不间断施工模式,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为进一步提升效率,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三维定位+动态校准”施工体系,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与高精度声呐设备,实时监测方块位置与姿态,一旦出现偏差,立即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动态校准。面对恶劣天气,项目团队不畏艰难困阻,只要海况稍有好转,便立即投身施工。最终,项目提前40天完成建设目标。

如今,威海船厂4#码头二期项目正式交工。项目负责人望着眼前壮阔的海景,感慨万千:“我们在这片海域的每一次施工,都伴随着技术的革新与突破、企业的发展与迈进。跨越六十年,不变的是港航人的匠心和坚毅”。

 图片由 周宏成 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