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药学院学子返家乡寻道地药材,在实践中传承中医药文化

江苏大学药学院学子返家乡寻道地药材,在实践中传承中医药文化

来源:鲁网 2025-09-04 16: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暑期,江苏大学药学院“返家乡之寻找道地药材”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探寻之旅。这支由9名药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在陈鹏老师的指导下,返回各自家乡,深入田野乡间,探寻地方特色药材,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精心筹备,周密部署

实践团队在活动前期做了充分准备。7月25日至26日,团队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同时制作了团队横幅,制定了团队口号和规则制度。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后续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7月27日开始,队员们陆续返回家乡,开始了为期七天的道地药材探寻之旅。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坚持每日撰写实践日记,记录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后续的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足迹遍布全国,探寻道地药材

实践团队队员家乡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利用返乡机会,分别探寻了家乡最具代表性的道地药材,用实际行动绘制了一幅生动的中华医药地图。

团队负责人冯永淳同学回到陕西安康平利县,走访了当地绞股蓝种植基地。通过与药农深入交流,他了解到绞股蓝被誉为“南方人参”,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养心安神的功效。他还详细记录了绞股蓝的种植技术、采收时节和加工方法,这些实践知识是课堂上难以获得的宝贵经验。

吴皓楠同学来到江苏省句容市茅山地区,历经周折找到了珍贵的茅苍术。在一位当地老人的帮助下,他亲眼见到了苍术的生长环境,并学习了如何鉴别优质的茅苍术。“苍术断面朱砂点明显,味道苦辛,正是道地药材的特征,”吴皓楠在实践日记中写道,“这次寻药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精深和药工们的匠心精神。”

来自内蒙古的刘莹同学探寻了家乡的黄芪、甘草、麻黄等特色药材,记录了益母草和香青兰的生长情况和药用功效。她发现,这些草原药材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更是当地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中医药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黎芸芸同学在贵州铜仁的青山绿水间找到了龙葵和刺苋,了解了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常用药材的应用。她特别注意到,当地少数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草药使用经验,这些民间智慧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姬孝轩同学回到河南新乡,探究了“四大怀药”之一的怀地黄。通过走访当地药农,他了解到怀地黄的种植历史已有数百年,其炮制工艺更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一味道地药材背后,都凝聚着无数药农的心血和智慧,”姬孝轩感慨道。

赵玉玲同学在青海西宁认识了大黄这一高原特色药材。她发现,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赋予了大黄独特的药效,这也让她更加理解了“道地药材”的真正含义——特定的地理环境对药材品质有着决定性影响。

李书彤和开心雨两位同学则在宁夏研究了枸杞的种植和药用价值。他们参观了枸杞种植园,了解了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枸杞不仅是药材,更已成为宁夏的文化名片,”开心雨在实践报告中写道,“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方瑾同学在湖南岳阳探寻了莲花的药用功效。她惊讶地发现,莲花全身都是宝,从荷叶、莲花到莲子、莲藕,各个部位都有不同的药用价值。“这真正体现了中医药‘物尽其用’的智慧,”方瑾说。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成长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不仅认识了药材的外形特征,更深入了解了其生长环境、采收加工方法及药用价值。大家通过查阅文献、走访当地药农、参观种植基地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在这次实践中,我们重新认识了各种药材,”实践队员在总结中写道,“原来在我们眼里,路边一株不知名的野草野花,一些不起眼的块茎果实便是各种药材,有着各种功效可以活人无数。一株草是一味药,一坡的草便是一坡的药,只是我们看它是草还是药。”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丰富了中药学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寻找药材的过程中,队员们需要克服天气炎热、交通不便、语言沟通等困难,这些经历都成为了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传承中医药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通过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同学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中药学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更增强了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家表示,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医药学不仅是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队长冯永淳表示,“我们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次实践活动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地域特色,增强了文化自信。同学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历,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了解道地药材,为弘扬中医药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江苏大学药学院历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此次“返家乡之寻找道地药材”社会实践正是学院实践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

未来,江苏大学药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引导更多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为培养更多高素质药学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而不懈努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