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知识的萤火照亮了山野田埂,特色课程如一阵清风,为乡村孩子的暑期生活添上斑斓色彩。为丰富乡村学子暑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2025年7月10日至20日,湖南城市学院理学院“星星点灯 萤火下乡”实践团赴往益阳市桃江县大栗港镇中心学校,开展为期10天的暑假支教活动。团队聚焦传统文化、生命安全、民族精神三大方向,给乡村学子带来系列特色课程,以实践践行育人使命。
京剧脸谱绘国粹:藏在色彩里的东方美学
志愿者通过课件讲解京剧脸谱的历史与色彩寓意,指导孩子们动手创作。团体成员结合文化背景,向孩子们解答脸谱的色彩密码:“红脸的关公(红色)代表忠勇、黑脸带‘月牙’的包拯(黑色)象征刚直……”孩子们在绘画中感受传统艺术魅力,提升文化认同感。课程结束后,志愿者们将52套脸谱绘制工具包赠与孩子们,“我们不仅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团队指导老师吴媛表示。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学生们绘制脸谱。伍淳 供图
图为孩子们展示作品。伍淳 供图
急救课堂护安全:手把手教急救,心连心护平安
结合乡村学生需求,团队开设急救科普课。教授规范的应急处置与自救互救技能,帮助孩子们从“旁观者”成长为“生命守护者”,筑牢安全意识。
图为团队成员为学生们演示情景剧。雷佳妍 供图
志愿者通过校园常见意外案例入手,以情景剧的形式导入,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团队成员将专业的医学术语转换为通俗易懂的“按压口诀”“AED使用顺口溜”,用拍手的方式让孩子们跟着节奏模拟胸外按压动作,现场气氛热烈。团队还利用绷带、三角巾指导创伤包扎,孩子们两两一组互相练习头部、手臂伤口的包扎。团队队长彭江龙表示“这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在孩子们心里播下守护生命的种子。”
红色故事润童心:故事如星火,童心映党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志愿者以铿锵朗诵开场,结合多媒体播放动态的沙画视频同步演绎长征路线。将诗词中的“五岭逶迤”“金沙水拍”等意象写在卡纸上,让孩子们抽取触发“乌蒙山”“泸定桥”等任一场景对应的章节讲解,“原来‘大渡桥横铁索寒’背后有22位勇士的故事!”初二学生张晨在听到泸定桥细节的时候不禁感慨,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腰板。
团队成员创新设计了“长征任务卡”的互动环节,学生们分组扮演“炊事班”“宣传队”“战斗队”等角色,通过“背粮过草地”“突发躲避战”等 趣味游戏,切身感受红军面临发的困境。
以“故事会+互动”形式讲述长征故事,在课堂的尾声,学生们用“长征精神新说”创意接龙,将诗词与现代生活相连接。革命先辈的坚韧品格触动心灵,孩子们纷纷表示要以勇气面对学习挑战,传承红色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与学生们分享长征故事。陈祉譞 供图
图为孩子们畅谈感想。陈祉譞 供图。
“第一次画脸谱太开心了!”“学会包扎能帮同学了!”“原来长征的过程中有着这么多的故事”课后,孩子们的分享充满收获的喜悦。此次支教从“送知识”到“种梦想”,实践团以青春作答,用专业赋能,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双向奔赴,点点萤火终将汇成照亮乡村未来的璀璨星河。这些稚嫩的线条,正如同特色课程播撒的希望——虽起笔于方寸之间,却指向了无限辽阔的未来。(通讯员 陈雅文 胡可怡)
图为团队成员与乡村学子们的合照。胡可怡 供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