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赴庐江县庐江试验站暑期实践团联合多校农技推广定向人才,赴安徽合肥庐江试验站及大畈村等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成员们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深化知农爱农情怀,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试验站是安徽农业大学首个农业实验站,集自主创新、集成示范等功能于一体,探索出“四体融合”等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助力庐江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在这里,成员们通过测定水稻分蘖数、株高、上一叶面积,分析粳稻与籼稻的区别;并通过测量不同品种水稻穗数筛选适宜庐江县本地种植的早稻品种,将课本公式转化为田间技能。
实践团成员在测量水稻农艺性状 吴雪霏 供图
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之一的丰乐种业,实践团成员们分组投入水稻插秧实践,实践团成员各司其职,斜插入土合理密植,“一开始总插歪,角度偏几度,后期长势就可能差一截,现在终于摸到门道了!”来自安徽科技学院的成员崔宇涵如是感慨。
实践团成员在丰乐种业插秧 范宇 供图
在安徽省巢湖市巽风湖生态农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校友赵九梅的创业故事令人振奋。4000余亩的园区里,“水稻-小龙虾共生”模式连续9年达成稻虾千斤双丰收;农场还引入栖巢咖啡、户外露营打造特色休闲农业。
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恒进农业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企业历史。公司首创脱毒草莓苗二级繁育技术,年产脱毒草莓苗可达600多万株,有红颜、天仙醉等40多种草莓种苗,还拥有200多种草莓种质资源。成员们在这里细致观察草莓培育全过程,从土壤消毒到脱毒苗技术,从茎尖培养到病毒检测,实验室里的精密操作与大棚中的茁壮幼苗,让大家读懂“细节决定丰收”。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以省级贫困村为起点,以“助学、助农、助村”为目标,同时吸引45家创客,涵盖食宿、文创、研学、种养殖等产业,形成独特产业生态圈,曾经的普通村落蜕变为“网红打卡地”,让同学们看到产业融合的无限潜力。
走进红色圣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畈村,成员们在这里参观直播基地、走访调研,切实了解新农村农情。大畈村作为安徽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地,积极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选育徽两优1898、安红8号等优质水稻品种。省内首家乡村直播基地“大别山农品直播基地”,直接带动大畈村、双河镇乃至全县部分企业优质农产品销售,平台销售额近100万元,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里稻浪翻滚,中药材田垄间绿意盎然,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示范蜂场中蜂鸣阵阵。试验地里,彩色稻谷拼出的“大畈ai安农”字样,诉说着安徽农业大学与当地四十载风雨同舟的深厚情谊。
彩色稻谷书写的“大畈ai安农”字样 王姝 供图
据团队指导教师介绍,从特色种养到三产融合,从校地合作到青年创业,这段扎根乡土的实践,是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赴庐江县庐江试验站暑期实践团的同学们将书本知识融入田野的生动课堂。(通讯员 王姝 徐嘉怡 田悦 吴雪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