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乡土,情系社区”实践团赴徐州市戴圩镇开展乡村普法活动

“法润乡土,情系社区”实践团赴徐州市戴圩镇开展乡村普法活动

来源:鲁网 2025-08-30 15: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乡村是社会的根基,法治是发展的保障。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法治精神真正走进田间地头,融入乡村生活,“法润乡土,情系社区”实践团于6月25日来到了徐州市邳州市戴圩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区宣传、入户走访、校园宣讲等方式,让法律伴人心,积极促发展。

社区普法,法润民心

聚焦乡村法治需求,普法团走进社区,为切实做好社区法治宣传工作,真正让法律走到居民身边、走进居民心里,普法宣传队在6月26日上午为社区居民们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结合生活中具体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宣讲结束,社区居民纷纷围拢过来,“邻居房屋改装导致自家房子采光不好该怎么维权?”“工厂老板拖欠工资怎么办?”……志愿者们对村民所提出的问题给予热情解答,真正做到了理论转化实践,法律深入人心。

入户普法,依法传情

为了让法律的种子播种在家家户户,实践团于6月27号开启入户走访调研。在这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向村民普及法律基础知识,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村民的法律认知程度。调查发现,乡村法律普及力度不足,普法活动形式单一,村民不能正确的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志愿者们耐心倾听,用心回答,真正让法律服务扎根乡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校园普法,护苗成长

知法守法,做新时代好少年。6月30号上午,实践团来到邳州市戴圩镇中心小学,开启了一场法律知识的探索之旅。通过生动有趣的PPT进行宣讲,让复杂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带孩子们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对校园霸凌,用法律的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在趣味活动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在法律知识抢答中,孩子们积极踊跃。将法律小贴纸贴在展板上,孩子们齐声宣誓:“用法律保护自己,做正义的小卫士”。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知法学法守法。

精准普法、服务基层

此次活动聚焦乡村法治需求,通过“集中宣传+入户走访+校园宣传+游戏互动”形式,重点宣传民法典中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活动累计接待咨询200余人次,发放定制普法手册和调查问卷200余份,根据社区走访调查,社区居民对法律都有或多或寡的了解,很少人会遇到法律问题。然而,有近60%的居民遇到问题不知道依法维权,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法律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懂法,知法,学法,用法。

实践感悟,共同成长

在后期总结中,团队成员分享了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成员李米奇:参与三下乡普法实践,让我收获满满。在街道做问卷,从居民们或疑惑或认真的回应里,摸到了大家对法律的真实需求;去小学普法,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和积极踊跃的发言,让我懂了传递法治种子的意义;让法治真正走进大家心里,点亮更多人生活。

成员陈娟:通过参与本次三下乡的普法主题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在向居民讲解法律知识时,我深切感受到大家对法律的渴望。许多居民积极提问,他们关心自身权益如何保障、遇到纠纷该怎样依法解决。这让我明白,法律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结尾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刻领悟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力量。将课堂所学法律知识融入居民生活难题的解答中,见证法治微光点亮日常。大家既收获了传递法治的成就感,也明晰自身知识应用的短板,更坚定了乡村普法的决心,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法润乡土,情系社区实践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