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信用与数字经济交流活动举行

第一届中国信用与数字经济交流活动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9 17: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活动现场。

8月27日,第一届中国信用与数字经济交流活动在贵阳举行。本次活动以“数智赋能信用创新”的主题,来自国家数据局、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中央党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钱塘征信等近200名各行业嘉宾出席。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自2016年获批成立以来,历经10余年的建设和探索,贵州为信用经济打造了坚实的数字底座。目前,贵州在建和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9个,其中29个大型以上数据中心。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行业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充足、多元的数字化资源为信用行业发展提供了“数据矿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正深度融入信用行业,推动信用行业围绕新场景、新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催生了“信用+AI”“信用+大数据”等创新应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高明表示,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11.6亿自然人、1.4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已成为全球数据规模领先、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征信系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教授王伟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出高度数字化驱动的特征、智慧化运行的趋势,数字经济与信用治理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有效的信用治理,同时信用治理也高度依赖数字技术的支撑。

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要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等五类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到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技术、生态、标准、安全等体系取得突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进行前瞻性的系统布局。

与会专家认为,信用经济的兴起为贵州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动能。结合国务院最新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贵州可以将“人工智能+”为引擎,构建“数据—信用—价值”新闭环,将人工智能作为信用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和新型基础设施,围绕“聚数、用数、赋智、兴业、善治”五个维度,打造“数据驱动、信用赋能、场景牵引、产业集聚、治理现代化”的信用经济发展新模式。(董贤武|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