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化白瓷遇见茅台文旅:以千年“中国白”,承载中秋团圆意

当德化白瓷遇见茅台文旅:以千年“中国白”,承载中秋团圆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9 15: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茅台文旅“传统中国节·中秋团圆季” 礼盒即将于9月2日正式推出,以德化白瓷为载体,融合非遗技艺、茅台文化与节日情感,备受瞩目。我们特邀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德化白瓷非遗传承人许瑞峰,深入解读这套茶具从原料工艺到文化表达的多重匠心。

德化白瓷素有“中国白”之美誉,区别于景德镇白瓷的薄釉微凉、邢窑白瓷的类雪冷白,其白中蕴温、透光柔和,如月下凝脂。许瑞峰指出,德化高岭土含6%氧化钾,经1300℃中性焰烧制,胎体致密莹润,触感温润似玉,捧杯如握暖玉,持盏似掬月光,完美契合中秋宁静美好的氛围。

在细节处理上,金蟾与桂花雕工尤为考究。金蟾需反复打磨以求“精神又稳当”,桂花浮雕须兼具立体感与实用性,做到不刮手、不积污。这些传统符号并非简单装饰——金蟾作为盖钮便于拿取,桂花雕于杯沿添意境而不碍茶饮,体现了“器以载道”的传统造物智慧。

制作过程中,精准控温与薄胎匀质是关键。茶具经高温长时间烧成,最薄处仅1.2毫米,却整体稳实不塌。许瑞峰特别提到“复合工艺”的突破:陶瓷与铜合金、高硼硅玻璃的结合,克服了不同材质热膨胀系数差异,实现了美学与实用上的“1+1>2”。

为适配茅台茶酒文化场景,团队通过延长高岭土陈腐时间提升胎体密度,使90℃茶水可保温20分钟;釉中加入草木灰,采用双层结构防烫防吸味;杯沿声清脆、底印精细,暗合“掬水月在手”的诗意,满足品茶需求。

谈及“可传世、可实用、可品鉴”的三重价值,许瑞峰认为,这套茶具在“经造、有说头、立得住”上做到了平衡:胎釉抗磕耐温,工艺独具匠心,文化符号融传统与时代于一体,既适合日常使用,又具备收藏价值。

对于普通消费者,他建议通过“看、透、听、用”四步品鉴:看釉面是否温润如玉、透光是否均匀、轻叩是否声脆有余韵、使用是否不挂味不烫手,从而感受德化白瓷的独特魅力。

作为德化白瓷非遗传承人,许瑞峰认为,“非遗技艺+知名品牌+节日场景”的模式,为传统工艺注入了当代生命力——茅台文旅的影响力让白瓷走进更广受众,中秋团圆的情感需求让器具有了温度,而工艺上的不断创新,则使非遗真正“活”在人们的生活中。

这套茶具不仅工艺上守正出新,文化表达上也成功将传统符号融入现代审美,具备成为“当代德化白瓷代表作”的潜力。未来,德化白瓷还需进一步讲好文化故事、拓展使用场景、贴近年轻群体,让千年瓷艺持续焕发新生。

正如许瑞峰所说:“非遗活下来的核心,是让更多人觉得‘这东西有用,还兼具文化底蕴’。”而这套中秋礼盒茶具,正是德化白瓷走向生活、承载情感的一次生动实践。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