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上午9:30,三苏文化与浮梁茶产业跨区域合作传播交流会在郏县县委四楼会议室隆重召开。会议以 “三苏文化赋能浮梁茶产业跨区域传播交流,共筑‘东坡的茶’新中式茶饮品牌未来” 为核心主题,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副县长杨洪峰主持,汇聚高校专家、文化研究者、产业代表等多方力量,为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跨区域协同发展凝聚共识。
此次会议参会阵容多元且专业,涵盖教育、文化、产业领域核心力量:平顶山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孙延彬、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吕静、新闻与传播学院科教办主任赵鹏博士、新闻与传播学院创新创业导师许然然,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及该会岳上铧博士,平顶山学院文学院党政办主任赵晓婕;景德镇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茶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虞高明,以及景德镇学院茶学专业田嘉敏、彭雨佳两位教师;青农社区・郏县新新青年创新发展学院负责人卢蕴彬,另有文旅行业代表共同参会,为交流研讨注入多元视角。
会议伊始,主持人杨洪峰率先发言,系统阐述三苏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强调其在赋能地方特色产业、推动跨区域资源整合中的独特作用,并指出本次交流会是打破地域壁垒、实现 “文化 + 产业” 协同发展的关键契机,为后续合作奠定思想基础。
随后,青农社区・郏县新新青年创新发展学院负责人卢蕴彬详细介绍会议筹备过程,分享前期在三苏文化调研、浮梁茶产业对接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并表达对此次会议达成合作共识、明确实践路径的期待,希望以青年力量为文化产业融合注入活力。
在专家发言环节,景德镇学院茶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虞高明围绕中国茶产业发展趋势、文化赋能产业的现实需求展开分析,结合浮梁茶产业的现状与优势,梳理浮梁地区与三苏文化的历史脉络,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产业与文化双重维度的参考;
平顶山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孙延彬则聚焦 “大学生力量”,指出高校学子在三苏文化传播、茶产业创新实践中的独特价值,强调大学生参与将为合作项目注入创新思维与青春动能,助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吕静从传播视角切入,探讨三苏文化与茶文化的现代化传播路径,分析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意义,为 “东坡的茶” 品牌的年轻化、市场化传播提供策略建议;三苏文化研究者代表亦结合自身研究成果,阐述合作项目对传承弘扬三苏文化、扩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夯实合作的文化根基。
在务实研讨与成果汇报环节,卢蕴彬再次登台,以《三苏文化赋能茶产业的具体路径》为题,从文化 IP 打造、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方面提出可落地的实践方案;
景德镇学院茶学专业教师田嘉敏则围绕《“东坡的茶” 新中式茶饮品牌的定位与打造》进行专题汇报,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目标客群与差异化定位,为品牌建设提供清晰蓝图。
汇报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围绕《“东坡的茶” 新中式茶饮项目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与长效运营机制》展开热烈讨论,各代表结合自身领域经验,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合作流程、保障长期运营的建议,形成多项共识。
会议最后,卢蕴彬发起 “打造‘东坡的茶’新中式茶饮品牌” 倡议,号召高校、文化机构、产业主体、文旅行业等各方力量携手,共同参与品牌的建设、推广与运营,推动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同步实现。青农社区·郏县新新青年创新发展学院与景德镇学院茶现代产业学院、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确立明确合作,共建 “三苏文化与茶产业跨区域传播研究中心”,标志着此次跨区域合作从研讨走向实践,迈入 “产学研用” 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本次三苏文化与浮梁茶产业跨区域合作传播交流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搭建了文化与产业、高校与地方、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桥梁,更明确了 “东坡的茶” 品牌发展与三苏文化传播的具体路径。“三苏文化与茶产业跨区域传播研究中心” 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科研、文化、产业资源,推动三苏文化活态传承,助力浮梁茶产业转型升级,为跨区域 “文化 + 产业” 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