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有生气,嘉兴市烟草专卖局聚焦“小切口”,组织“香溢”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校园,用小场景讲好法治大道理,让法治精神润物细无声地走进群众日常生活,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移动课堂解疑惑,维权普法暖民心
在浙江省桐乡市河山镇华台村的村委会,一场“移动普法质检讲堂”火热开讲。“香溢”志愿者张宇宁手持真假烟样品,向在坐的中老年村民逐条对比:“真烟包装钢印清晰、烫金均匀,假烟边缘常有毛刺——大家摸摸看!”
村民李德柱大爷凑近观察后恍然大悟,不禁发出惊叹:“要不是现场教学,我哪分得清这些门道!”
图为“香溢”志愿者开展普法质检宣传
借助“零距离”的法规知识普及与沉浸式的“大家来找茬”互动体验,巧妙化解了法律条文的枯燥与距离感,现场气氛活跃,村民踊跃提问。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普法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村民辨别真伪商品的能力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底气与信心。
反诈宣传进社区,守护群众钱袋子
远洋绿洲小区的普法现场人头攒动,“香溢”志愿者陈志超正耐心细致地向居民王建斌递上精心制作的反诈宣传手册。“王大哥,您看,现在骗子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但核心目的就是盯住咱们的‘钱袋子’。”陈志超指着手册上的案例剖析道,“凡是陌生电话、短信要求您转账汇款、点击不明链接、透露验证码的,一律要提高十二分警惕!”
居民王建斌听得频频点头,深有感触地说:“小陈讲得太及时、太实用了!前两天我还差点接到个冒充银行的说我账户异常的电话呢。”
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将专业的反诈知识转化为居民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防范指南,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识诈、反诈的“免疫力”。
图为“香溢”志愿者开展反诈宣传
普法清风拂校园,法治护航助成长
“同学们,这种卡通造型的电子烟含有成瘾性尼古丁,而‘上头电子烟’更是伪装成毒品!”在嘉兴市实验小学的教室里,“香溢”志愿者曾怡手持电子烟模型,向学生揭示新型毒品危害。
五年级学生陈晓乐惊呼:“原来电子烟不是‘水果糖’啊!”
志愿者通过动画视频展示20余种毒品伪装形态,重点剖析“烟卡游戏”诱导未成年人接触烟草的风险,多维度、立体化为孩子们构筑起远离烟草制品、防范新型毒品侵害、抵制不良游戏诱惑的坚实认知堤坝与行为屏障,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的晴空。
图为“香溢”志愿者开展校园普法活动
从社区反诈到乡村维权,从校园拒烟到村舍答疑,嘉兴市烟草专卖局以“香溢”志愿者为纽带,将普法宣传转化为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打通了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作者:崔荣)
注:此文属于中国日报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