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 全覆盖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宁夏银川 全覆盖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6 14: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情境化探究任务,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来破解真实问题,课堂呈现出思维碰撞的生动图景。现在学生不仅主动追问‘为什么’,还会自发讨论‘还能怎么用’,这种深度学习带来的素养提升让人惊喜。”宁夏银川市第二十中学教师张心燕针对此前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参与性不高、思维活跃度不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改变。

有的放矢的教学改变源于一份监测报告。

“开学前,我们拿到了一份涵盖学校、学科、教师及学生四个层面详细的监测报告,学校办学状况一目了然。”银川市第二十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娜介绍,近年来,银川市在全区率先开展市级层面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为教育强市建设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支撑、决策支撑和质量支撑。

“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报告显示我们学校整体教育生态呈现良好趋势,特别是在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客观学业负担方面呈现出‘高成绩低负担’。”

看到这样一份数据详实、有理有据的报告,张娜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始“对症治疗”,针对学生学科素养待提升的问题,通过学校层面的学科数据精准化解读,理清了问题的症结是课堂教学模式急需进一步优化。为此,学校通过不断研究,将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升级,去繁化简,聚焦“学、研、展、测、评”五个核心环节,突出重点教学环节实施,大力推进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五环成长课堂”。“这两个月我们数学课变了样——课前自主查数据、课中组团攻难题、课后还要像专家一样展示方案。昨天张老师居然让我们用函数模型给隔壁班打分互评,这种当‘小老师’的体验太酷了!”宁夏银川市第二十中学八年级一班的杨乐澄兴奋的说。

“我觉得,质量监测好比给我们学校配备了‘教育CT’,精准扫描学生成长密码和教师发展痛点,为学校提供了诊断工具和改进路径,让教育从‘经验判断’走向‘证据革新’,推动学校从‘育分’向‘育人’系统性转型,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张娜认为。

“我们的监测内容不仅关注学业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同时密切关注学生作业负担、教师工作压力、课程实施情况等多个方面,落实“双减”政策,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武进虎说。兴庆区高度重视监测结果分析应用,狠抓问题整改,推动教育质量提升。

兴庆区各学校致力于基层减负,从减轻教师身心压力、优化工作内容,改善办公环境,注重人文关怀关怀等方面持续为教师减负,教师职业状态和对学校满意度评价总体提升。同时,兴庆区教育局采取优化管理、减少行政事务等措施,将教师满意度提高了5%。

“兴庆区建立了‘诊断监测—分析解读—整改补救’的工作机制,确保问题真整改、见实效。同时,推动教师按新课标教学,加强智慧课堂应用,让监测真正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工具。”武进虎说。

银川市教育局印发《银川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建立了市级统筹、县区主责、学校改进的工作机制,并邀请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价专家团队和本地督学承担监测工作,负责工具研制、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结果解读等重点工作。将全市初中七、八年级学生和教师全部纳入监测范围,覆盖全市74所初中学校、近7万名学生、4200多名教师,全面掌握区域教育质量整体状况和差异情况。

“我们组织专家团队,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科学分析,生成市级、县级、学科、教师及学生等不同层面、类型的监测报告2700余份。一方面统一召开市级监测结果反馈会,另一方面组织监测专家分赴各县(市)区开展个性化分析解读,督促各县(市)区开展面向辖区学校的精准化数据解读,依据监测结果,分学校、分学科制定改进方案,服务教育决策,提升教学质量。”银川市教育局局长高小军说。(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