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过度防腐”技术难关 护航东营海上光伏标杆工程

攻克“过度防腐”技术难关 护航东营海上光伏标杆工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5 16: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8月,渤海湾畔波光潋滟,一片银色的光伏矩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交三航局承建的东营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支架巍然矗立,宛如镶嵌在海天之间的蓝色能源之翼。作为国内单体规模领先的海上光伏示范工程,该项目不仅是中交集团布局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支点,更肩负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在这片承载着绿色转型希望的海域背后,一场关于“过度防腐”工艺的技术攻坚战,悄然改写了海上光伏基础设施的建造标准。

东营海上光伏项目位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海域,规划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年发电量可满足百万户家庭用电需求。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百万吨,对落实“双碳”目标、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然而,这片丰饶的滩涂海域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高盐雾、强紫外线、潮汐冲刷与微生物腐蚀交织,使得海上光伏结构的耐久性成为决定项目全生命周期安全与经济性的关键。特别是支撑整个光伏阵列的钢管桩及檩条系统,若防腐失效,轻则缩短使用寿命,重则引发结构安全隐患。

正因如此,设计单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镀锌+油漆”双重防腐工艺要求:先进行热浸镀锌处理,再通过抛丸打毛表面后喷涂高性能防腐漆。这一工艺标准远超常规海上工程,堪称行业首创。

“这不是简单的材料升级,而是对整个供应链协同能力、技术集成能力和质量控制体系的极限考验。”中交三航局物资公司业务一部经理姚昱竑坦言,“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经过一个半月、三十余次试验,团队成功将抛丸气压降至0.3MPa,并改用球形钢丸,极大减少镀锌层损伤。同时,他们在工艺中新增镀锌层厚度检测环节,确保稳定性。最终,镀锌层保留率从不足60%提升至95%以上,圆满完成任务。

本次攻关不仅攻克了“过度防腐”技术难题,更开创了“技术指导+驻场保障”的运维新模式。这一创新成果已成功复制到后续多个海上光伏项目中,为全国乃至全球类似项目提供中国方案。(王雅迪/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