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30余年的老物件亮相工美"时光宝藏"特展

近年来,随着"国潮"兴起,这些曾被忽视的传统工艺重新获得关注。

尘封30余年的老物件亮相工美"时光宝藏"特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5 10: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都是90年代的原封不动,价格数字都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王府井工美大厦的工作人员轻轻拂去一个锦盒上的薄尘,露出泛黄的价签 —— 1999年的墨迹依然清晰。

在工美大厦四层"予寻京喜"艺术非遗旗舰店内,一场名为"时光宝藏"的特展正在进行,同时,位于大厦三层非遗馆与四层予寻京喜店的"老库底"市集也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展柜中,一批从库房深处整理出的玉雕、牙雕、景泰蓝等工艺精品,带着九十年代出口创汇时期的独特印记,以原封未动的价格等待着新一代收藏者的发现。

步入特展区,展品如同工美历史的生动注脚。一件标志性景泰蓝赏盘映入视野,标价牌上依然保留着当年用钢笔填写的编号和价格。"这类作品在90年代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当时出口订单需求旺盛,工美匠人们经常彻夜赶工。"现场负责人介绍道。

这些"老货"的标签背后,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龙头,工美大厦承载着为国家创汇的重任。其生产的玉器、文玩、雕漆等工艺品因技艺精湛而广受国际市场欢迎,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此次展售的作品均保留原始价格,涵盖雕漆、景泰蓝、翡翠台屏等品类。其中,行内俗称"鬼工球"的猛犸牙球摆件巧夺天工,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共有三十余层,用一块完整的猛犸象牙雕刻成球状。通体洁白细腻、雕刻精湛。景泰蓝君子兰瓶以铜胎掐丝珐琅工艺打造,花蕊点蓝细腻生动,是承载传统技艺与时代审美的经典之作 ;雕漆窝角捧盒则以木胎大漆工艺制作,异形弧面转折对于工艺的要求很高,老货历经岁月,漆面形成温润深沉的包浆,雕刻漆面细节处可见手工打磨痕迹。这些作品不仅展现技艺高度,更承载了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为国家创汇的时代缩影。

"现在能以当年的价格收藏这些作品,机会十分难得。"一位专程赶来的收藏家仔细端详着一件脱胎雕漆嵌宝作品,"我就是来找牛这个题材的,正好看到了这件脱胎雕漆老物件儿。这工艺水准,现在的新活儿是无法呈现这样温润厚重的质感的,价格也早已不同。"

近年来,随着"国潮"兴起,这些曾被忽视的传统工艺重新获得关注。2023年6月,工美集团创立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非遗新消费品牌"予寻YUXUN",作为予寻YUXUN品 牌的首个实体化实践成果,坐落于工美大厦四层的"予寻京喜"——艺术非遗中国礼物旗舰店也于2025年3月19日正式开业。

"每一件老货都承载着工艺品的物质价值与时代记忆的精神价值。" 工美大厦总经理庞爽的话语,道出了老商场的独特价值 —— 它们不仅是商品交易的空间,更是城市文化记忆的容器、消费活力的催化剂。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