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馆"科学方法特训营"暑期营地活动——"筑梦星球"夏令营成果作品集中亮相

2055年,人类成功登陆X-STAR并建立了科考基地,然而百年不遇的陨石袭击使科考站部分设备受损。

中国科技馆"科学方法特训营"暑期营地活动——"筑梦星球"夏令营成果作品集中亮相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3 23: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23日电(记者 李梦涵)2055年,人类成功登陆X-STAR并建立了科考基地,然而百年不遇的陨石袭击使科考站部分设备受损。青少年营员们作为由地球基地派往X-STAR的科考队员,肩负修复科考基地的重任——这不是科幻故事,而是中国科技馆"科学方法特训营"暑期营地活动设置的科学教育情景。

8月23日上午,中国科技馆"科学方法特训营"暑期营地活动学生成果作品在X-STAR科考基地集中亮相,近百名优秀青少年、科学家、工程师及专家评委齐聚现场,共同开展交流互动。

据悉,"科学方法特训营"是中国科技馆2025年重磅打造的大型综合性科学教育活动。作为本项目的收官之作,暑期营地活动——"筑梦星球"夏令营在为期六天的沉浸式研学中,青少年们分组协作,与科学家、工程师深入互动,围绕外星科考站建设的"能源收集""环控生保""交通科考"三大分系统,通过原理实验、创意设计、结构搭建、功能调试和模块优化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探索与工程实践挑战,共同完成了9件工程作品。

在展示汇报环节,来自北京市20所中学的青少年们以项目组为单位,围绕"储能模块更替""科考通信重启""水循环系统再造"等任务,汇报了各组在"修复科考基地设备"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全面呈现了各自的研究内容与工程实践成果,充分展现出严谨的工程思维、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优秀的表达能力。

在随后"工程验收"环节中,五名科学家、工程师代表按照验收流程,针对营员们的作品进行提问和评价。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周炳红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成蒙,分别围绕科学原理、技术难点及未来应用场景等方面,引导青少年积极提问、深入思考。青少年们结合自己的工程成果,充分与专家进行互动,现场交流气氛热烈。专家们特别肯定了青少年们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科学工程任务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团队精神,并寄语青少年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在未来的探索道路上勇毅前行。

这些凝聚着创新构想与实践智慧的作品,充分展现了青少年对科学问题的深刻思考与出色的工程实践能力,将于全国科普月期间在中国科技馆西大厅面向公众展示。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