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为期两天的2025 年“和美乡村‘村钓’全国邀请赛” 在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火热启幕,吸引全国多地垂钓爱好者齐聚,共赴这场以 “村钓” 为核心的乡村渔业盛会。
贺兰县地处引黄灌区腹地,境内沟渠纵横、湖泊棋布、平畴如织、稻香鱼肥,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为本次赛事的举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赛场位于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流水槽环岛钓池,该垂钓水域水面面积100亩,设置300个钓鱼点位,赛事设农民组与业余爱好组双赛道,为不同群体的垂钓爱好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农民组参赛选手不仅免收报名费,还可领取活动手提包、帽子、贺兰特色农副特产品等保障物资。
上午10时,农民组比赛激烈展开,现场遮阳棚沿钓池整齐排列,清澈的池水中不时有鱼群游过,泛起圈圈涟漪。该组别面向全国18周岁至70周岁的农村户籍选手,随着比赛正式开始,钓手们迅速将饵料挂好,手臂轻扬,鱼竿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鱼饵精准落入指定水域,溅起细小的水花。
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裁判们穿梭在各个钓位之间,认真记录着选手的渔获重量。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总成绩前40名的钓手获得名次、奖品和获奖证书,其中一等奖1名,奖品为价值1万元的肉牛。
活动期间,还精心举办了一系列“村味”活动,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事活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和游客在欣赏比赛、体验渔事的同时,感悟“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文化特色。在渔事体验活动区域,人工喂鱼、撒网捕鱼、浑水摸鱼、稻田抓蟹、手杆钓虾等项目吸引众多人参与,孩子们挽着裤腿在稻田里追逐螃蟹,笑声此起彼伏;农业摄影展以记录宁夏农业发展精彩瞬间和辉煌历程为主题,征集到众多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反映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文化生活丰富等内容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展览现场集中展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欣赏,通过镜头感受宁夏农业的蓬勃发展和乡村的美丽变迁;渔文化科普宣传区域同样热闹非凡,这里以挖掘、展示黄河渔文化和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及科普知识为主题,通过展示黄河渔业的发展历程、渔民传统习俗、黄河鱼类品种、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向参观者普及渔文化知识;特色美食品鉴活动为大家带来一场味蕾的盛宴;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则组织全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等,开展 “特色美食试吃品鉴 + 线上直播销售 + 旅游农事体验” 融为一体的展销活动,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吸引众多消费者目光,大家纷纷选购心仪产品,现场交易十分活跃。
近年来,贺兰县积极推动适水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渔业养殖水平。建成西北最大的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集群基地,依托冷水资源优势培育虹鳟、鲟鱼等高端品种,鳜鱼养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苗种运输成活率达99%。还通过稻渔立体种养模式,让蟹田米溢价三成,大闸蟹亩产超百斤。贺兰县率先与集美大学、宁德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在盐碱水中成功养殖大黄鱼,部分营养指标超主产区数倍,并开展了青蟹、黄鳍鲷、石斑鱼、大西洋鲑等“海鱼陆养”规模化养殖。
贺兰县养殖水面有5.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5万吨,2024年综合产值9亿多元,同比增长16.3%。其中虾蟹鲈等名优品种产量占5.5%、产值占22%。全县水产品亩均单产1120公斤,是西北地区平均值的近5倍,位居西北首位,市场辐射周边6个省区。
本次 “和美乡村‘村钓’全国邀请赛” 的举办,正是贺兰县适水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以垂钓赛事为平台,不仅展示贺兰县渔业发展的成果,还带动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游客因赛事来到贺兰,领略乡村风光、品尝特色美食、购买农产品,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