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稚嫩童心,共筑暑期安全——山东科技大学星燧公益实践团开展暑期安全教育活动

守护稚嫩童心,共筑暑期安全——山东科技大学星燧公益实践团开展暑期安全教育活动

来源:鲁网 2025-08-21 15: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践行青年社会责任,筑牢青少年暑期安全防线,8月1日起,山东科技大学星燧公益实践团走进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市民文化中心、金榜山路社区、淮河路社区等多地,面向当地儿童连续开展三期暑期安全课堂,内容涵盖防溺水、防诈骗与应急自救三大模块,通过讲解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升儿童风险应对能力,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为他们平安度过暑假保驾护航。

防溺水课堂:筑牢水域“安全线”

志愿者从互动提问切入,引导孩子们说出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水域,除了常见的河流、水库、池塘,还特别提醒“游泳池也可能发生意外”。结合真实场景,志愿者分情况讲解注意事项:不会游泳须紧跟家长、远离深水区与排水口,任何水域都不可嬉戏打闹,尤其警惕野外水域隐藏的风险。通过“2分钟丧失意识,4-6分钟不可逆伤害”的数据,让孩子们直观意识到溺水的严重性。

围绕“落水怎么办”,志愿者演示关键自救技巧:弃重物、保衣物仰漂维持呼吸、避免慌乱挣扎;在互救环节,重点强调“不盲目下水施救”,应大声呼救、求助成人,或用长杆类物品低位拉回溺水者。课堂最后,孩子们齐声背诵防溺水“六不准”,将安全准则牢记于心。

图为在金榜山路社区进行防溺水课堂

应急自救课堂:把握“黄金四分钟”

应急自救课堂以“魔法王国冒险”为故事主线,宣讲员化身“魔法导师”,将专业急救方法融入趣味情境,巧妙地将急救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魔法技能”。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海姆立克“魔法冲击”、烫伤“冲脱泡盖送”五字诀、扭伤RICE原则等关键技能,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共同观看应急科普视频

为深化学习效果,星燧公益实践团特别设计了互动性强的情景演练环。故事发生在学校上体育课期间,以身边的同学“托尼”突发心脏骤停倒地为引,队员们带领小朋友们使用训练假人“托尼”完成标准心肺复苏流程。

在进行心肺复苏模拟演练环节,考虑到小朋友年龄小、力量有限,因此队员们把重点放在“动作准确”而非“力量到位”。小朋友们两两搭档,轮流在假人“托尼”胸口找准位置,小手交叠、臂肘打直,口中齐数“01、02……30”,完成30次按压;人工呼吸阶段,小朋友们以“吹气看胸”为标准,确保气道正常开放;最后在队员们的协助下,将AED贴片贴在假人的正确位置上,完成了呼救、按压、AED贴片与放电的全过程。小朋友们在“黄金四分钟”内完成复苏任务,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图为志愿者协助小朋友进行心肺复苏模拟训练

防诈骗课堂:织密网络“防护网”

防诈骗课堂围绕“什么是诈骗”、“常见骗术大揭秘”、“实战演练小剧场”等核心模块展开。志愿者以披着羊皮的狼为喻,生动阐释了诈骗的本质,再通过“中奖短信骗转账”、“游戏皮肤送账号”等趣味问答,帮助孩子快速识破谎言外壳。课堂还系统梳理了针对青少年的高频骗术:假红包与中奖弹窗背后的网络钓鱼、免费皮肤代练升级等游戏诈骗、冒充熟人借钱转账的信任陷阱,以及共享单车和零食包装上暗藏恶意程序的扫码陷阱。

在孩子们的积极配合下,实战演练小剧场成为焦点。孩子们分组模拟了“游戏好友突然借钱”和“陌生来电谎称家人出事急需转账”两个高发情景。在志愿者引导下,孩子们现场实践刚学到的应对技能——保持冷静、立即拒绝,并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家长或老师,必要时果断报警。课堂总结出的“反诈三连问”:“这件事能告诉爸妈吗?”“需要我偷偷转账吗?”“信息来自正规渠道吗?”,成为孩子们快速决策、自我保护的有力工具。课堂最后,响起“火眼金睛识骗局,我是反诈小超人”的响亮口号,孩子们纷纷表示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同时提醒身边人提高警惕。

图为志愿者引导孩子们记住防诈口诀

此次系列安全教育活动,是山东科技大学星燧公益实践团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生动实践。志愿者们巧妙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程,通过情景模拟、实战演练等沉浸式体验,成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安全的种子,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风险辨识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防护”的转变。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合影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星燧公益实践团的脚步不会停歇,努力将这份关爱与责任传递到更多社区,持续为儿童安全教育贡献力量。团队也借此呼吁,守护下一代安全成长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唯有家庭、学校与社会携手,共同织密这张安全教育网,方能筑起最坚实的防线,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平安、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杨涵)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