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筑梦南华”志愿服务队踏上前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的社会实践征程,围绕“教育扶智、爱老润心”两大核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用青春之光照亮山区孩子的成长之路,为当地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书写青春担当。
团队赴红土坡中心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在红土坡中心学校,志愿团队深入了解当地教学实际,与学校教师密切沟通,精心设计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以及科学实验、普通话推广、红色故事宣讲等特色课程。石油科普小课堂上,志愿者通过动画视频展示石油从原油到汽油、塑料等生活用品的神奇转变,还带来石油样品让孩子们观察、触摸,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手工课上,孩子们用废弃物品制作小物件,在动手实践中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班会上,孩子们畅谈理想,志愿者们分享求学经历,鼓励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让 “考大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小朋友们在手工课上小组合作
团队秉持“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宗旨,创新课程设置,打造了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科普实践、心理健康和语言能力提升五大课程模块。思政课堂上,通过抗战精神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游戏等,让红色基因融入孩子心田;科普课程中,“石油探秘”“两弹一星”“趣味实验”等板块,为孩子们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安全360”课程体系涵盖防诈、防溺水、食品安全等内容,守护孩子们的成长;“普通话+”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助力孩子们提升语言能力。
团队成员在红土坡中心学校开展特色课程
“梦想画布”课上,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未来,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做军人,一幅幅画作成为校园里的亮丽风景。“我的大学梦” 课堂上,高校宣传片、校友故事分享让孩子们对大学充满向往,“我想考中国石油大学”“我要上北京大学建设家乡” 的声音此起彼伏,黑板上写满了孩子们的梦想。
孩子们书写的梦想手稿
红土坡镇山尾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大多缺乏陪伴与关爱,有的甚至与社会脱节。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依次拜访空巢老人,与他们围坐交谈,老人们热情地拿出舍不得享用的牛奶和新鲜果子分享,温馨的场景令人动容。团队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拍摄温情照片,装裱后送到他们手中。一位老人将照片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热泪盈眶地说:“好多年没拍照了,谢谢你们。”此外,团队还开展“手机教学”活动,帮助老人处理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问题,教他们使用视频通话功能,让老人与远方亲人“零距离”交流。
团队为空巢老人拍照留念
团队还坚持回访老人,带着牵挂走进山尾村,为结对帮扶的老人送去关怀。当把新拍摄的照片送到老人手中时,那些定格的影像成为珍贵的记忆。志愿者与老人们一起辨认野生菌,聆听摘菌子的故事,临别时老人塞来的果子,是浓浓的情谊。
团队将拍摄的照片裱装好送给空巢老人
短短十几天的实践,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写下感谢,志愿者们在日记中感慨 “我们不只是来改变什么,而是一起经历和成长”。正如团队负责人所说:“这不仅是一场支教,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志愿者们将继续带着这份炽热与坚定,将爱与希望播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张永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