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已过,但离汛期结束还有较长一段时间,同样是对江河堤坝的极限考验,更是对党员干部思想防线的深度检验。这段时期,洪水的威胁不仅依然存在,干部群众都容易出现思想上的“管涌”——麻痹大意、松劲懈怠、经验依赖,这些隐形的漏洞若不及时封堵,再坚固的堤坝也可能溃于蚁穴。
“麻痹思想”是头号大敌,必须树牢“生命至上”的底线思维。防汛工作容不得半点“差不多”心态,水位监测的细微变化、预警信号的每一次闪烁,都可能是灾难的前奏。有的干部习惯“按部就班”,对风险研判“大而化之”,对转移群众“等等再看”,殊不知洪水不等人,生命经不起试错。必须时刻保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警觉,把避险转移及时作为首要任务,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歇脚心态”是潜在风险,必须保持“严防死守”的持久韧劲。防汛如长跑,最危险的往往不是起跑的冲刺,而是中途的疲惫松懈。有的干部在连续作战后产生“喘口气”的念头,巡查排查“走过场”,应急值守“打折扣”,却不知洪峰可能在后半夜突袭,管涌会在最疲惫时出现。当前正值水稻抢收关键期,更要警惕“顾此失彼”,既要保粮食归仓,也要防灾害突袭。只有保持“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劲头,才能守住重点区域、关键环节。
“经验主义”是认知陷阱,必须强化“精准施策”的科学应对。极端天气频发的新常态下,过去的“老经验”可能成为今天的“新盲区”。去年管用的方案,今年可能因工程改造失效;往年安全的区域,今年或许因雨量破纪录沦陷。防汛不是“复制粘贴”,必须因时因势调整策略,既要发挥“土专家”的现场经验,更要用好雷达卫星、智能监测等科技手段,在“老办法”与“新技术”中找到最优解。
思想上的堤坝一旦松动,行动上的防线必然失守。防汛救灾是检验责任担当的试金石,每一次预警都是冲锋号,每一处险情都是军令状。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思想防线,以“刻刻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抓实各项措施,才能在这场与洪水的赛跑中赢得主动。洪水终会退去,但防范之心不可退潮;汛情或有间歇,但责任之弦必须时刻紧绷。守住江河安澜,就是守护万家灯火;筑牢思想堤坝,方能确保平安度汛。
(史桂子,四川省青神县政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