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我报名!”——川师学子千里奔赴,唤醒乡村学生的表现力量
导语:
“老师,这个问题我也要回答!”“老师,我也要报名当小主持人”——在小小的六年级教室里,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7月15日- 8月15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周星言作为第十四届大别山支教团团员,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茶坳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工作。以一堂堂语文课为基础,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表现力量。
思学情定目标:明确课堂性质,鼓励大胆发言
结束了大学为期一周的师范生集训后,带着一线名师传授的宝贵教学经验,周星言奔赴了千里之外的茶坳小学。她担任六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并负责教授该年级的语文课。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考虑到学情和暑期课堂的发展性,周星言确定了首要目标:让学生敢举手发言,能够表达自己、表现自己。
第一堂语文课上,在介绍完学习内容和课堂要求后,周星言告诉学生:这二十节语文课,我最关心的不是你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你们增强了多少参与、表达的勇气。语文课有很多讨论、分享的环节,每个人的观点都可能是不一样的。我想营造开放、包容、活跃的课堂氛围,希望你们能够尊重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大胆地将它们表达出来。
图为周星言与性格内向学生沟通。周星言 供图
以语文促表达:举手成为常态,争鸣之风蔚然
课堂举手人次从10逐渐增长到30,学生们的转变让周星言非常惊喜。讲到物象时,学生能够举出教室里的各类用品;探讨主人公是贫穷还是富贵时,学生们各抒己见,并都给出了各自的理由,生成了很多新内容;化身钟子期安慰伯牙时,有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表达了对伯牙遇见新知己的期待;解读“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深层意义时,多个学生先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合力找出了其中的道理。
学生们坐在一个班里,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有差异。周星言表示:上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她看到了每个人的进步。原本胆小、内向的学生在被老师抽起来回答问题时,敢开口说话了;原本基础较好,开朗、活跃的学生不再满足于一节课发一次言,小手总是高高举起;原本语文成绩优秀,学习力强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前,会先向老师提问,完善自己的观点。
图为周星言给学生上语文课。周星言 供图
从课堂到舞台:自信心立根基,表现力绽光芒
在班级,周星言最常对学生说的两句话是“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和“试一下,说不定你就是那个幸运儿”。
不局限于课堂,周星言将培养学生勇气、自信心的工作落实在方方面面。选班委和课代表时,她要求学生上台自荐,并让所有参与竞选的学生都获得了班级管理职务。“主题+”特色作品评选时,她给每一个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作品的学生都颁发了参与奖……
图为六年级部分学生参加朗诵节目。周星言 供图
在周星言的鼓励和引导下,六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抗挫力。他们走出课堂,成了各类活动、比赛中忠实的支持者、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她提到:“重走中原突围路”活动中,六年级有两位学生担任红色小导游,为所有学生和老师讲述宣化店镇的红色历史故事;“红色宣化”活动中,六年级有一位学生代表近300名学子发表感想,同时大部分学生参加了朗诵、唱歌等;联欢会上,六年级申报三个节目,是所有年级中申报节目数量最多的;在主持人选拔比赛中,六年级有近十位学生报名参赛。
图为周星言指导学生代表练习发言。周星言 供图
为什么要将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确定为“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周星言给出了三个原因。首先,参加此次暑期学习的孩子普遍基础薄弱、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其次,学生们在暑期语文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遗忘,但积极表达、勇敢表现的心态和能力一旦养成,很难丢失。最后,在进入大学后,要想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到,必须要敢于表达自己;要想获得更多机会,表现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图为周星言与部分学生合影。周星言 供图
回顾一个月的支教生活,周星言表示非常满意,学生们真正达成了她最初定下的课程设计首要目标,并且比预期中完成得更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