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诗歌写在祖国大地上 ——诗教点亮推普之窗

把诗歌写在祖国大地上 ——诗教点亮推普之窗

来源:鲁网 2025-08-19 16: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西双版纳勐海县景真村村委会广场上,三十余名孩子跟随着“语润边疆 数智传音”推普实践团的小老师们朗读古诗。此次推普旅程,有机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加入古诗学习、现代诗歌赏析等课程,将拗口的发音练习藏进平仄韵律里,把生硬的语法规则化作诗行间的流转意境。为孩子们打造一堂堂生动的普通话课程,让语言学习在诗意中萌发。

古诗里学发音,一字一句扣准“乡音”与“国音”

清晨的广场,稚嫩的童声与欢笑声交织成跃动的音符。针对景真村孩子们的发音难点,推普实践团的成员们设计以《三山四水》绕口令为导入,带领孩子们在绕口令中把握节奏,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把拗口的音节渐渐变得顺口。简单的字音在唇齿间跳跃碰撞,既矫正了发音,又在朗读中把握了节奏。随后推普实践团选取《山村咏怀》等浅显易懂的诗歌进行朗读与书写教学。通过标注拼音,纠正口音,引导孩子们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李瑾柔 摄

现代诗里见生活,赏析中悟表达

本次推普实践,成员们特意带来了与玉溪师范学院赵江云老师与本科学生合编的《现代诗歌精选赏析》一书,开设特色现代诗歌赏析课堂,选取《我爱这土地》《我看》等诗作进行教学。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深沉炽烈的诗句在小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范读中,叩击着孩子们的心弦,与孩子们一同体会艾青对祖国深沉的爱。在赏析《我看》时,借助赏析解读诗歌,通过诗的语言,把心中感受到的“美”与“情”用精炼、生动的语言说出来、写出来,普通话便是传达这份美好最有力的工具。

朵艳薇 摄

大地为纸,童心为墨,将诗歌写在祖国大地上

推普实践活动的高潮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展演。孩子们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大声朗读《我爱祖国》《少年的梦》,将对祖国的爱与少年对未来的畅想,大声读给脚下的土地与头顶澄澈的天空听。这一刻,诗歌不再是课本上凝固的文字,而是耳畔拂过的风,身旁的花草树木,脚下踏实的土地……推广普通话,是赋予孩子们一把沟通更加广阔的世界的钥匙,而诗歌教学,则是为他们打开一扇眺望精神家园的窗。当古诗的韵律、现代诗的表达,经由标准动听的普通话传递,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化的根脉正在童声中延续,美的种子正在乡土间萌发。这就是‘把诗歌写在祖国大地上’最动人的实践。

罗阳璐 摄

此次推普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普通话教学,而是让孩子们知道,普通话能帮他们读懂诗中的世界,也能说出家乡的美。当古诗的意境在童声中复活,当稚嫩的诗行在田野间生长,语言的力量与文化的传承,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写下了一行行生生不息、直抵人心的壮丽诗篇。(芦杏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