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在全国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际,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语润边疆 数智传音”团队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景真村,为当地小朋友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此次活动,团队以《中国现代诗歌精选赏析》为教学蓝本,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将诗歌赏析与推广普通话、宣传抗战精神和红色文化有机融合,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赏析》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赏析》由玉溪师范学院赵江云副教授与实践团成员共同编写,旨在深入剖析中国现代诗歌的魅力,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张萍将此书作为教学资料介绍给实践地的小朋友们。“这些诗歌就像一扇扇窗户,透过它们,我们能看到过去的岁月,感受到先辈们的情感和精神。”她向小朋友们耐心讲解着。
在众多诗篇中,团队精心挑选了《红烛(闻一多)》《我看(穆旦)》《“逻辑”——敬悼闻一多先生(辛迪)》进行赏析分享。在解读《红烛》时,团队成员引导小朋友们思考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象征意义,联系到抗战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精神。“红烛的燃烧,就像那些英雄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激励着我们。”团队成员步春秀说道。
学生与老师探讨诗歌内容 朵艳薇摄
赏析《我看》时,成员鼓励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感受穆旦诗歌中对自然、生命和时代的思考。“大家想象一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诗人看到大自然的美景,心中却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通过这样的讲解,小朋友们不仅体会到诗歌的文学之美,更深刻理解了和平的珍贵。
而在分享《“逻辑”——敬悼闻一多先生(辛迪)》时,团队成员芦杏瑶详细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为追求真理、反抗压迫所做出的努力。“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他的精神就像这首诗一样,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小朋友们认真聆听,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老师为同学讲解诗歌写作背景 朵艳薇摄
此次活动不仅是诗歌的赏析,更是一次生动的普通话教学课堂。团队成员们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讲解,为小朋友们树立了良好的语言榜样。在互动环节,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勇敢地用普通话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觉得这些诗歌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以后也要像那些英雄一样,为祖国做贡献。”学生玉应罕坚定地说道
值此特殊的历史时刻,团队将诗歌与抗战精神、红色文化紧密相连。通过诗歌,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到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师生将书面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方式,让诗歌赏析不再局限于纸面,而是真正走进了小朋友们的心中。
此次“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借助《中国现代诗歌精选赏析》这本书,成功地在实践地小朋友们心中播下了文学与文化的种子。在提高小朋友们审美教育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更让抗战精神和红色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让文化的光芒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赵灵利 朵艳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